望崖人远送孤藤,粟散金轮总不应。
三世版图归脱屣,千年宗镜护传灯。
聚沙塔涌幡幢影,堕泪碑磨赑屃棱。
莫叹曾孙憔悴尽,大梁仍是布衣僧。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望崖人远送孤藤” - 描述了一个人在悬崖边缘目送着一棵孤独的藤蔓离去的情景。
  • 注释:望崖 - 站在高处望向远处的山崖。人远送 - 人物远远地送别了某物。孤藤 - 单独的藤条。
  • 译文:站在高处,我看着远处的人正在将一棵孤独的藤条送出。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离别的场景,通过”望崖人”和”孤藤”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分离的深切感受。
  1. “粟散金轮总不应” - 比喻世事如梦,一切都如浮云般无法抓住。
  • 注释:粟散金轮 - 如同粟米一样微小的事物(比喻)。总不应 - 终究无法实现或满足。
  • 译文:如同一粒粒粟米,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比喻),它们聚集在一起却永远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形(金轮)。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虚幻的深刻感受,表达了一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情绪。
  1. “三世版图归脱屣” - 形容国家领土的变化就如同丢弃一只鞋子一样轻松。
  • 注释:三世 - 指过去的三个时期。版图 - 国家的疆土。脱屣 - 脱下鞋,比喻毫不在意、轻易地抛弃。
  • 译文:过去三个世纪的国界变化就像脱下鞋子一样简单而容易。
  • 赏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世事变化的深刻洞察。
  1. “千年宗镜护传灯” - 描述佛教中的传承和保护。
  • 注释:宗镜 - 佛教中用以照亮修行道路的镜子。传灯 - 传递佛法智慧的光芒。
  • 译文:千年的时间,佛教的真理和智慧就像守护着光明的灯塔一样被传递和保护。
  •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佛教教义传承的重要性和持久性,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珍视。
  1. “聚沙塔涌幡幢影” - 用聚沙成塔的比喻来形容文化的积累和繁荣。
  • 注释:聚沙塔 - 通过积少成多的手法建成的塔。涌 - 涌现出来的意思。幡幢影 - 飘扬的旗帜和帐篷的影子。
  • 译文:像聚沙成塔一样,文化逐渐积累并显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重视,认为文化是可以通过不懈努力逐渐积累和提升的。
  1. “堕泪碑磨赑屃棱” - 使用“堕泪碑”的典故来比喻历史的沧桑和人们的悲伤。
  • 注释:堕泪碑 - 传说中的一块能够让人流泪的石头。赑屃棱 - 赑屃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其形状像乌龟,常背负石碑。
  • 译文:就像传说中能够使人落泪的石头那样,历史的沉淀也让人感到悲伤。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历史沉重性的深刻认识。
  1. “莫叹曾孙憔悴尽,大梁仍是布衣僧” - 表达尽管历经沧桑,但依然要保持初心和简朴的生活态度。
  • 注释:曾孙 - 后代子孙。憔悴尽 - 疲惫不堪,形容身心俱疲。大梁 - 代指现在的中国,即故都洛阳。布衣僧 - 穿着朴素的僧人。
  • 译文:不要叹息你的子孙已经疲惫不堪,因为现在的大梁依然是那个宁静祥和的地方,你仍然是那位布衣出家的僧人。
  • 赏析: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