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诗句解释】

  1. 背江楼:背靠着长江的楼。
  2. 临海月:面对大海的月亮。
  3. 城上角声呜咽:城市里传来了凄凉的号角声。
  4. 堤柳动:堤岸上的柳树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5. 岛烟昏:岛上升起了淡淡的烟雾。
  6. 两行征雁分:成对飞翔的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了“人”字形状。
  7. 京口路:古地名,指从扬州到镇江的陆路。
  8. 归帆渡:乘船返回的帆已经渡过河面。
  9. 芳菲欲度:春天的气息即将到来。
  10. 银烛尽:蜡烛燃烧到了最后一滴油。
  11. 玉绳低:北斗星的位置很低,接近地平线。
  12. 一声村落鸡:远处村庄里传来了报晓的鸡叫声。

【译文】
我在江边的楼上,看着月光下的大海,听到城墙上悲凉的号角声,随风摇曳的柳树和朦胧的岛上烟雾让人分外感伤,一对对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人”字形,正飞向远方,扬州到镇江的路上,归家的船只已渡过了河水,夜晚将尽,星星开始闪烁,东方的天空中北斗星已经低垂至地面,只听得见远处村庄中的公鸡打鸣声。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景色与感受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夜行旅图。

首句“背江楼,临海月”,诗人站在江边的楼上,眺望着海面上的明月,这种情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望乡”主题。这里的“临海月”不仅指眼前的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心情。“堤柳动,岛烟昏”,描绘了江畔堤柳随风轻摇以及远岛上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而“两行征雁分”,则表现了空中一群大雁整齐划一地飞行,形成一条直线,增添了画面的节奏感。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这里诗人转向了具体的地点,描绘了自己正在前往的京口路上,看到归家船只已经渡过了河流,意味着春天的气息即将来临。这里的“芳菲欲度”表达了一种期待与喜悦的情绪。

“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诗人在夜色渐浓时点燃了一支蜡烛,但很快就用完了。随后,他抬头看到天边北斗星的位置很低,只有一点点光亮。在这寂静的夜晚,远处的村庄里传来了公鸡的啼鸣声,为这幽静的夜晚带来了一丝生机。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