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谦和。
没仁义。
兄弟何曾如手臂。
亲生父母似闲人。
未省晨昏略看侍。
【注释】
十二时:古代以一日为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普劝四众:指佛门中所有的僧人。
教修行:依佛法修习。
日昳未:指中午。
其四:指诗的第二首。
十首:指诗的第四首。
少谦和:谦虚恭顺。
没仁义:没有仁爱和正义。
兄弟何曾如手臂:兄弟间的关系,怎么比得上手足之情呢?
亲生父母似闲人:亲生的父母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未省晨昏略看侍: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休息,都像在看护别人一样。
【赏析】
此诗是《十善业道经》中的一首,全篇主要讲述佛教戒律,强调戒律对修持的重要性,并告诫僧侣要戒除恶行,弘扬正道。
首句“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围绕佛教的戒律展开。这里的“十二时”指的是佛教的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诗人通过这个时间概念来强调时间的珍贵,以及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提醒人们要遵循佛教的教诲,进行严格的修行。
次句“日昳未 其四 十首”中的“日昳未”是指中午时分。这里的“日昳未”可能是对“日中”的误写,但无论如何理解,都与佛教的戒律有关。因为中午时分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容易犯错的时候。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场景,来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在这个时候犯下错误。
三句“少谦和”。这里的“谦和”可能是指谦逊恭顺的品质。在佛教中,谦逊恭顺是非常重要的美德之一。诗人通过强调这一点,来告诉人们要时刻保持谦逊恭顺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佛教的戒律之中。
四句“没仁义。兄弟何曾如手臂。亲生父母似闲人。未省晨昏略看侍。”这句话可以分为两部分来解释。第一部分“没仁义”是指没有仁爱和正义。在佛教中,仁爱和正义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诗人通过强调这一点,来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仁爱和正义的品质。第二部分“兄弟何曾如手臂”是指兄弟之间应该互相扶持、关爱。这里用“手臂”来比喻兄弟之间的亲情,强调了兄弟之间应该互相关心、照顾。第三部分“亲生父母似闲人”是指亲生父母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这里的“闲人”可能是指平凡的人或者普通人。诗人通过强调这一点,来告诉人们要感恩亲人的养育之恩,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与其他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最后一部分“未省晨昏略看侍”是指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休息,都像在看护别人一样。这里的“看侍”可能是指照顾别人的意思。诗人通过描绘这个场景,来强调自己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佛教的戒律要求。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戒律的阐述,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谦逊恭顺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仁爱和正义的品质,关心亲人的养育之恩,并且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