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搥胸。
徒下泪。
前路茫茫没依倚。
争如预自作津梁。
免向三途永沉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偈语诗,全诗如下:
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日昳未 其十 十首
漫搥胸。
徒下泪。
前路茫茫没依倚。
争如预自作津梁。
免向三途永沉坠。
注释:
- 十二时: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段。
-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普遍劝诫所有众生按照佛法修行。
- 日昳未:太阳快要落下的时候。
- 其十:可能是“第十”的误写,这里可能是指《十首偈》的第十首。
- 漫搥胸:随意捶打自己的胸膛以示悲痛。
- 徒下泪:只是流泪,无法解决问题。
- 前路茫茫没依倚:前方的道路非常迷茫,没有依靠。
- 争如预自作津梁:与其等待别人为自己建造桥,不如自己先行一步。
- 免向三途永沉坠:可以避免堕入地狱的三种境界(饿鬼道、畜生道、修罗道)。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佛教修行的劝诫之语,表达了他对于众生修行的关心和希望他们能早早觉悟,避免陷入痛苦的境地。诗中通过比喻和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也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和决心去面对这些困难。
诗中的“漫搥胸”和“徒下泪”形象地表达了修行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助,而“前路茫茫没依倚”则描绘了修行路上的迷茫和孤独,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恐惧。而“争如预自作津梁”,则是对修行人的鼓励,告诉人们要勇敢地承担起修行的责任,自己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以避免堕入三途的痛苦。
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众生的关爱和对佛教修行的尊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