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丑,一岁孙儿大哮吼。
实相圆明不思议,三世法身藏北斗。

《十二时偈 其二》是一首唐代的佛教诗歌,由文偃创作。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鸡鸣丑,一岁孙儿大哮吼。
这两句描述了鸡叫时分的丑时(大约在凌晨1点到3点)。诗中的“一岁孙儿”可能指的是家中的小孩或年轻的晚辈,而“大哮吼”则可能是形容他们此时大声啼哭或叫喊的样子。

实相圆明不思议,三世法身藏北斗。
这两句深入探讨了佛教中的“实相”概念。这里的“实相”指的是真实不变的本体,即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和真理。而“圆明”则是指这种真理是完整的、无缺的。通过这两句话,诗人表达了对佛教教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从形式上来看,十二时偈通常用于记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的特定情境和修行感悟,此诗也遵循这一格式。诗中的意象生动形象,如“一岁孙儿大哮吼”通过具体的描述传达了时间的特点。同时,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的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修行的境界。在文化传承方面,该诗通过佛教的修行感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十二时偈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佛教哲理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邃的思想,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境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