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诗句解释】
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注释】
- 长淮:指长江的北岸,即淮河以北地区。
- 关塞:边境的要塞。
- 征尘暗:指战争的烟尘弥漫。
- 霜风劲:形容天气寒冷,风力强劲。
- 销凝:沉思、忧郁的样子。
- 洙泗上: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曾在此讲学。
- 弦歌地:指音乐文化发达的地区。
- 毡乡:指北方牧民居住的地方,用毡子做帐篷。
- 区脱纵横:形容地方辽阔,纵横交错。
- 名王:指古代有威望的君主。
- 骑火:骑马放火。
- 笳鼓悲鸣: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出悲伤的音乐。
- 干羽:古代的一种乐舞形式,用羽毛装饰的乐器和舞蹈动作。
- 怀远:安抚远方。
- 静烽燧:安静地守护着烽火台。
- 冠盖使:指朝廷派出的使者。
- 纷驰骛:形容众多的人或事物纷纷奔跑。
- 翠葆霓旌:形容华丽的仪仗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疆景色和战争生活的诗篇,通过对边疆景色和战争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豪杰的赞美。
首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描绘了边疆地区的辽阔和荒凉。长淮是指淮河的北岸,关塞则是边境要塞的意思。这里的“望断”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而“莽然平”则描绘出边疆地区荒凉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进一步渲染了边疆战场的氛围。征尘指的是战争中扬起的尘土,霜风则是寒冷的风,这些元素一起构成了战争的氛围。”悄边声”则表现出了边塞的寂静和荒凉。
“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感慨。黯消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思考,追想当年事则是回忆过去的一些事情,殆天数非人力则表示这些事情并非人力所能改变。洙泗上和弦歌地分别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和音乐文化发达地区,也暗指现在的边疆地区,这里也提到了战争带来的影响,使得这些曾经繁荣的地区也变得荒凉不堪。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描绘了边疆地区的另一种景象。这里用毡乡来代指北方牧民的住所,而牛羊则代表了牧民的生活。落日牛羊下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情景,区脱纵横则描绘了地域的广阔和地形的复杂。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则描述了名王的宵猎场景,骑火一川明则描绘了火光照亮了整个山谷的场景,笳鼓悲鸣则表现了战斗的紧张气氛,使得周围的人们感到惊恐不安。
最后两句”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命运的感慨。念腰间箭、匣中剑则表达了对武艺的怀念之情,空埃蠹则表示自己的武艺已经荒废了。竟何成则表示自己的命运已经无法挽回。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无奈和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景色和战争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豪杰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伤害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