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檠吐穗,伴影坐深宵。
曾几日。
成畴昔。
鬓萧骚。
感蓬飘。
廿四年前地。
多少事。
浮云似。
情态异。
浑难记。
只魂销。
从此瞿塘,滟滪啼猿里。
曾打双桡。
更潇湘丛翠,江上指烟梢。
陈迹非遥。
梦难招。
那堪回首。
江潭柳。
如人瘦。
剩纤腰。
憔悴影。
临流镜。
失春韶。
羽翛翛。
依旧堂前燕,醮花雨,学营巢。
梁杏稳。
泥芹润。
敢辞劳。
只是乌衣巷口,可还似,金粉南朝。
且轻盈远掠,烟暖雀风高。
片羽晴霄。
【解析】
本诗是作者回忆与友人相会于江边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人往事的怀念之情。“瞿塘”“滟滪”,指重庆;“潇湘”指湖南,即长沙;“乌衣巷口”,南京秦淮河一带,是当时有名的富贵之地。
【译文】
寒灯下,伴着影子坐在深宵,
曾几时?
已成畴昔。
鬓发萧飒。
感怀飘荡的蓬草,
廿四年前此地。
有多少事情,
浮云似情态异,
全难以记起。
只魂销神散,
从此瞿塘峡中,
在滟滪滩边的猿啼里。
还曾驾双桡船,
再经过那潇湘丛翠,
江上指点烟梢。
陈迹已远,
梦难招回,
哪堪回首。
江潭柳色,
如人瘦,
剩纤腰。
憔悴的身影。
临流照影,
失春韶。
羽翛翛,
依旧堂前的燕子,
醮花雨学营巢。
梁杏稳实,
泥芹滋润,
敢辞辛劳。
只是乌衣巷口,
可还似金粉南朝?
且轻盈地远掠江面,
烟暖雀风高。
一片片羽毛,在晴朗的天空飞翔。
【赏析】
《六州歌头》,词牌名。此词是作者追忆昔日与友人相会于渝水江边的情景,抒发了对故人往事的怀念之情。全词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语言清俊、明快。
“寒檠吐穗,伴影坐深宵。”这是词人追述当年和友人欢聚的情形。词人回忆起当年与朋友在渝水江边相聚,两人一起欣赏月色。他们一边品茗赏月,一边吟咏诗歌。这是多么快乐、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曾几日?”“成畴昔。”“鬓萧骚”三句承“深宵”而来,写词人对往昔岁月的追怀。他感慨自己头发疏落、容颜憔悴,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他思念远方的朋友所致。“廿四年前地,多少事,浮云似。”回忆过去,他想起了很多往事,但是这些事情都已如梦幻泡影般消逝无踪了。“只魂销,从此瞿塘,滟滪啼猿里。”词人在瞿塘峡畔,看到猿猴的哀叫,不禁感到十分悲伤。“曾打双桡。更潇湘丛翠,江上指烟梢。”回想起过去曾经乘船过瞿塘峡,经过潇湘地区的时候,看到两岸绿树成荫,景色十分美丽。“陈迹非遥。”但如今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无法追寻了。“那堪回首。”想起这些往事,让人心绪烦乱。“江潭柳,如人瘦,剩纤腰。”想到往日和朋友在一起时的欢乐时光,现在只能对着江中的倒影发呆,感叹岁月不饶人。“临流镜,失春韶。羽翛翛。”面对流水,只能黯然神伤。
“从此瞿塘,滟滪啼猿里。”从今以后只能独自在瞿塘峡畔的悬崖上徘徊了。“曾打双桡。”还记得以前曾经一起划双桡船经过这里吗?“更潇湘丛翠,江上指烟梢。”还记得曾经一起在潇湘地区游玩吗?“陈迹非遥。梦难招。那堪回首。”那些陈迹已经遥远了,梦中也难以召唤回来。“江潭柳,如人瘦,剩纤腰。”只能看着江中的倒影,感慨自己的消瘦。“临流镜,失春韶。”只能在镜子前看自己憔悴的容颜。“羽翛翛。”只能任由自己的思绪飘飞。“依旧堂前的燕,醮花雨,学营巢。”依然像以前一样堂前的燕子,在花雨中筑巢。“梁杏稳,泥芹润,敢辞劳。”还是像以前那样结实的梁杏,滋润的泥芹。我不敢推辞这份辛勤。“只是乌衣巷口,可还似金粉南朝?”只是如今的乌衣巷口还能像过去那样富丽堂皇吗?“且轻盈远掠,烟暖雀风高。”暂且轻盈地远掠江面吧!江上的暖烟和高耸入云的山峦相映成趣。“片羽晴霄。”片片羽毛在晴朗的天空飞舞。
这首词是一首怀旧词,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的友情的深切怀念。全词情感真挚深沉,用笔细腻婉曲,将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