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风老屋,讶无端、吹入鬓边霜灶。
几卷残书抛不得,却向人前休道。
董贾文章,卿云词赋,换了前番稿。
五陵车马,一时多是年少。
日向故纸钻研,世情疏阔,何处求温饱。
寂寞千秋同一貉,何苦性情偏拗。
老妇啼寒,骄儿忍饿,游子称羲皞。
诸公衮衮,几人同此怀抱。
【注释】
- 老儒:年迈的读书人。
- 吟风老屋:居住在一个有诗意的环境中,像古代诗人一样吟咏自然。
- 讶无端:感到意外。
- 吹入鬓边霜灶:风吹到了鬓角边的炉灶,好像在给炉灶上加了霜。
- 几卷残书抛不得:有几卷旧书,舍不得丢下。
- 却向人前休道:却不愿意向人面前提起。
- 董贾文章:汉代董仲舒、贾谊的文章。
- 卿云词赋: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
- 五陵车马:五陵是汉代帝王的陵墓所在,这里代指富贵之家。
- 世情疏阔:世态人情淡泊、疏远。
- 何处求温饱:在哪里能找到温暖和食物?
- 寂寞千秋同一貉:孤独地过了几千年,都是一样的人。
- 何苦性情偏拗:为什么偏偏固执己见,性情倔强。
- 老妇啼寒:年老的女人哭寒天。
- 骄儿忍饿:年轻的孩子忍受饥饿。
- 游子称羲和:旅人自称为羲和。
- 诸公衮衮:众位官员络绎不绝。
- 几人同此怀抱:还有几个人有这种胸怀。
【赏析】
本词为宋末元初词人刘辰翁所做,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词通过对历史、现实与理想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社会等问题的探讨,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吟风老屋,讶无端,吹入鬓边霜灶。”这句描绘了一位年迈的读书人,他居住在一个有诗意的环境中,像古代诗人一样吟咏自然。然而,突然之间,一阵风吹过,把寒冷吹进了他的鬓角,就像给他的炉灶上了一层霜。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几卷残书抛不得,却向人前休道。”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尽管他已经失去了几卷珍贵的书籍,但他仍然无法割舍对知识的渴望。于是,他选择不向别人提起这些事情,而是默默地继续前行。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开始转向现实生活,描述了社会的现实情况。“董贾文章,卿云词赋,换了前番稿。”这里的董贾指的是东汉时期的董仲舒和贾谊,他们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卿云词赋”则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这些作品曾经被广泛传颂,但现在却被人们遗忘了,只留下了一些残破的书稿。这两句诗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五陵车马,一时多是年少。”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盛世的景象。五陵是一个富有的地方,这里的车马众多,都是年轻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革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日向故纸钻研,世情疏阔,何处求温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困惑。他每天都在研究过去的书籍,试图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答案。然而,社会的冷漠和疏离让他感到无助,不知道如何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生存困境的关注。
“寂寞千秋同一貉,何苦性情偏拗。”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哪个朝代或哪个时期,人们的行为举止都差不多,都是那些自私自利、任性妄为的人。因此,他并不认为有必要过于坚持自己的立场或观点,而是要随波逐流,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接受态度。
“老妇啼寒,骄儿忍饿,游子称羲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悲剧色彩的画面。年老的女人在寒冷中哭泣,年轻的孩子忍受饥饿,旅人自称为羲和。这些场景都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和人们的苦难。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深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诸公衮衮,几人同此怀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同辈人的感慨。他认为,虽然有很多官员都在忙于处理事务,但真正有相同理想和抱负的人并不多。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和期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代的感慨、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历史、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和融合,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