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闲住,问经过、几度涧花开落。
清梵偶从林杪出,听熟春猿秋鹤。
卓锡西来,泛杯东渡,辛苦曾行脚。
不如放下,任他尘冷瓶钵。
领取静慧生时,蒲团坐破,随地皆堪乐。
四万八千阿育塔,未抵小楼一角。
古貌枯形,逢君何处,图画中间著。
有时笠影,远将斜照横掠。
念奴娇 其二 老僧
名山闲住,问经过、几度涧花开落。
清梵偶从林杪出,听熟春猿秋鹤。
卓锡西来,泛杯东渡,辛苦曾行脚。
不如放下,任他尘冷瓶钵。
领取静慧生时,蒲团坐破,随地皆堪乐。
四万八千阿育塔,未抵小楼一角。
古貌枯形,逢君何处,图画中间著。
有时笠影,远将斜照横掠。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怀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看透之后的超脱心态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题旨,以“名山”二字总括全篇,既表明自己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名利看透后的淡然态度。接着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林中的宁静画面,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卓锡西来,泛杯东渡”,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内心世界,“不如放下,任他尘冷瓶钵”,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心无旁骛的修行状态。
下片开始,“领取静慧生时,蒲团坐破,随地皆堪乐”三句,则是对自己修行过程的总结。通过“领取静慧”一词,展现了作者对修行过程中所得到的悟性和智慧的珍视。“蒲团坐破”则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苦和挫折,但这一切都成为了通向悟道的重要环节。最后两句则转向对人生境界的探索和追求,“四万八千阿育塔,未抵小楼一角”,意味着人生的修行之路漫长而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追求,最终定能获得心灵的解脱和升华。而“古貌枯形,逢君何处,图画中间着”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这首词通过对名山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修行过程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名利看透后的超脱心态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以及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