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昼静春如海,芳辰刚到清明。
红楼好梦被谁惊。
莺儿枝上,闲唤两三声。
几日园林新雨后,拨空翠影生生。
可怜芳草不知名。
暮烟笼处,惟见绿阴横。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精神;然后根据试题要求,从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阑干昼静春如海”,写春光明媚的景象。“芳辰刚到清明”,点明时间,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色。“红楼好梦被谁惊”,写诗人梦中所经历的事情。“莺儿枝上,闲唤两三声”,描写了莺儿在树上的啼叫。“几日园林新雨后,拨空翠影生生”,描写了下雨之后园林中的景象。“可怜芳草不知名”,描写了芳草无人识得的境况。“暮烟笼处,惟见绿阴横”,描写了暮色降临时的景物。最后一句是全词的总结句,意思是说,虽然芳草无人识得,但是它还是生长着。这既是对前面景物的点睛,也是诗人的一种感叹。
【答案】
译文:
白天的栏杆静悄悄的,春天像大海一样。刚刚来到清明时节,美好的时光就过去了。
我在红楼下做了一个美梦,却被什么人惊醒了?莺儿在树枝上,闲散地叫着两三声。
几天前下了新雨,园林里一片青翠欲滴。可惜那些芳草没人认识。暮色中烟雾笼罩着一切,只看见一片片绿荫。
赏析: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词人以淡雅之笔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的图画。首句写景,次句抒情,三四句又转写景,五六句再写景,末句以景收束全篇,意境优美。
上阕写春意盎然。首句“阑干昼静春如海”是总写,描绘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景。第二句“芳辰刚到清明”则是对春天到来的具体说明,点明了春天的时间,并突出了春天的美好。第三句“红楼好梦被谁惊”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交代了人物,也为下文埋下伏笔。第四句“莺儿枝上,闲唤两三声”是对上文“好梦”的进一步展开,莺儿在枝头欢快地鸣叫,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第五句“几日园林新雨后”,是过渡到下阕的过渡句,为下文埋下伏笔。第六句“拨空翠影生生”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描述了雨后的美景,为下文埋下伏笔。第七句“可怜芳草不知名”,是为下阕铺垫。第八句“暮烟笼处,惟见绿阴横”是过渡句,描述了晚秋的景色,为下阕埋下伏笔。
下阕写春意已过,芳草无人识得。第一句“暮烟笼处”是过渡句,引出了下文的“绿阴横”。第二句“惟见绿阴横”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写出了暮色中的景色。第三句“惟见绿阴横”,是整首词的核心所在。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哀叹。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光明媚的景象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对身世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