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汀洲,渔火淡,鸥盟何处。
一声初趁,长天云净澄潭露。
羃秋夜清徂。
排就行行筝柱。
韵远不嫌孤舞。
落葳蕤雪响过埼芦。
若问平生爪迹,有极天关塞,满地江湖。
只嬉游晴昊,休带玉门书。
算担住岁寒景色,待江南、暖意入烟芜。
依前让乌衣,两两花雨将雏。
注释:
- 遍汀洲,渔火淡:遍布的江边沙洲,渔船上的灯火显得暗淡。
- 鸥盟何处:与海鸥结盟的地方在哪里?
- 一声初趁,长天云净澄潭露:一声鸣叫开始的时候,天空中飘荡着淡淡的云雾消散,清澈如水的湖泊上露出点点晶莹的露珠。
- 羃秋夜清徂:在秋天的夜晚中,我漫步向前。
- 排就行行筝柱:一排排的筝柱排列整齐。
- 韵远不嫌孤舞:音乐悠扬而不孤单,仿佛舞蹈般地流动。
- 落葳蕤雪响过埼芦:雪花落在芦苇上的声音像雨声一样响亮。
- 若问平生爪迹:如果你想知道我曾经的踪迹,
- 有极天关塞,满地江湖:那里是无尽的天山关口和边疆,到处都是广阔的江河湖海。
- 只嬉游晴昊,休带玉门书:只嬉戏游玩在晴朗的天空之下,不要去带着玉门关的书卷。
- 算担住岁寒景色:要承担起寒冷的景色。
- 待江南、暖意入烟芜:等待着温暖的气息渗透进烟笼草丛。
- 依前让乌衣,两两花雨将雏:就像从前让我让位给乌衣巷,两两相望的鲜花雨中迎接幼鸟。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先所作《甘州·咏雁》的原文。全词通过对大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的追求。
首句“遍汀洲,渔火淡,鸥盟何处”,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夜景。渔火在夜色中显得微弱而黯淡,鸥鸟们则在空中自由翱翔,没有固定的联盟。这一句以静衬动,展现了大雁在广阔天地间自由飞翔的景象。
第二句“一声初趁,长天云净澄潭露”,进一步描绘了大雁在长空中翱翔的情景。随着一声鸣叫的开始,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清澈如水的湖泊上露出了点点晶莹的露珠。这一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大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
第三句“羃秋夜清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他看着秋夜的美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这句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
第四句“排就行行筝柱”,描述了大雁在高空中排列整齐的情景。这一细节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姿态,同时也体现了它们默契协作的能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继续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场景。“韵远不嫌孤舞”,“韵远”指乐曲悠扬深远,“孤舞”则形象地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独自舞动的情景。这一句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展现了大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画面。
接下来的句子“落葳蕤雪响过埼芦”,则是对大雁降落时的情景进行描绘。雪花纷纷落下,落在芦苇上发出声音,如同雪中之乐。这一句以景绘声,将大雁降落时的场景刻画得生动而具体。
最后两句“若问平生爪迹,有极天关塞,满地江湖”,则是对大雁一生经历的总结。它曾经飞越了无数险峻的天山关口和边疆,见证了广袤的江湖大地。这些经历都成为了它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整首词通过对大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的追求。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场景,以及它们降落时的情景。同时,他也通过对大雁一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的思考。这种对于自由追求的精神,也是他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