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残偶检,只寒檠知我,无端太息。
若使都无离别事,那用许多纸笔。
出岫云闲,还乡梦远,萍漾风漪碧。
何时当面,相思且玩手迹。
况是雁影参差,江空沙岸净,几丛芦荻。
原上稻粱秋意澹,暮雨相呼更急。
天末故人,山中野老,种种牵情物。
都来心上,回肠禁得几曲。

【译文】

偶而翻检书信,感慨赋诗。如果都没有什么离别之事,那又何必多写些纸笔呢!

出岫的白云闲适自在,归乡的梦远在天边,像一片浮萍荡漾着风中水波。什么时候能当面相见,一边相思一边欣赏你的字迹?

雁影参差斜飞,江面空无沙岸,芦荻丛生。秋日原野稻粱丰茂,傍晚时雨声更加急促。

天上远方的朋友,山中的村老,种种情思牵动着我心。都来心上,回肠百转禁得几曲!

【注释】

壶中天:词牌名,又名“壶中景”、“壶云观”、“壶山青玉案”等。

丛残:零落残缺。

寒檠:指灯烛。

无端:没有原因地。

出岫:形容高入云霄。

还乡梦远:指思乡之情遥远如梦。

萍漾:水面上漂浮的浮萍。

雁影参差:大雁排成人字形飞翔。

芦荻:芦苇和荻草。

几丛:一丛。

稻粱秋意澹:稻粱泛指丰收的庄稼。

暮雨相呼:傍晚的雨声连绵不断。

天末:天的尽头或极远处。古代传说日行千里,故以天为极。

故人:老朋友。

山中野老:山中的隐士。

【赏析】

全词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偶然间发现友人书信,触起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于是挥笔作此词。

首句“偶而翻检”,表明词人偶发其端,因翻检书信而起感发之意,而“感赋”二字,点明了这首词的写作缘由。“感赋”一词,既表达了词人因信而动的感情变化,也体现了词人的才情与修养。词人因信而动,因而感发赋诗,这是词人创作此词的直接原因。

“丛残偶检,只寒檠知我,无端太息。”词人偶而翻检书信,感到寂寞无聊,心中无限伤感。“寒檠”是指一盏冷清清的灯,词人独自在寒冷的灯光下翻检书信,这盏孤灯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悲伤,发出幽幽的叹息声,这一句通过细节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忧伤之情。

“若使都无离别事,那用许多纸笔。”词人感叹说,假如我们之间没有离别的事情,那又何必要这么多的信纸和笔墨呢?这里的“离别”指的是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分离和思念,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牵挂和不舍。

“出岫云闲,还乡梦远,萍漾风漪碧。”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词人想象着友人如同出岫的云朵一样自由自在地飘游于天地之间,而自己却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这种思念之情如同水中漂浮的浮萍,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忧郁的感觉。

“何时当面,相思且玩手迹。”词人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友人相见,那时他们可以一起欣赏对方的书法作品,共同品味这份美好的情感。这里的“玩手迹”是指欣赏和品味朋友的书法作品,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流和享受。

“况是雁影参差,江空沙岸净,几丛芦荻。”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词人想象着友人如同大雁一样排列成人字形飞翔在空中,而自己则站在江边观看着这一切。当夕阳西下之时,江面显得更加空旷寂静,只有几只芦荻在随风摇曳。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原上稻粱秋意澹,暮雨相呼更急。”最后两句则是描写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情绪。在原野上收获的稻谷已经成熟,秋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而此时傍晚时分的雨水却更加急促地敲打着大地。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仿佛被无尽的思念所困扰。

整首词通过对书信的翻检、孤独的夜晚、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思念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忧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