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释:

  1. 东海:指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因变法失败被贬为江宁知府,此时他正在东海任职。
  2. 从事:指王安石担任官职。
  3. 丝竹:古代乐器,这里指音乐。
  4. 功成名遂:指成功并取得了名声。
  5. 准拟:打算、计划的意思。
  6. 轩冕:指官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饰。
  7. 刘玄德: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赏析:
    这是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水调歌头”为题,抒发了作者在官场上的挫折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第一段:“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描述了作者在东海任职时的情景,由于官场上的不如意,使得自己的头发也感到惊讶地变白了。同时,他也面临着中年亲友的离别,以及音乐带来的离愁别绪。
    第二段:“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表达了作者一旦成功并取得了名声之后,他打算回到东海,继续他的仕途。但同时也面临着身体上的不适,需要回到家乡进行治疗。在这里,“雅志”指的是高尚的志向,“轩冕”则是指官位,表示作者渴望获得更高的官职。而“遗恨寄沧洲”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未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遗憾。
    第三段:“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这里的“岁云暮”表示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年尾,需要提前做好计划。而“要褐裘”则表示作者希望尽快回到故乡穿上粗布衣服。同时,他也会在故乡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四段:“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描述了作者在醉酒时的状态,他希望有人能够和他一起唱歌,一起享受美酒。在这里,“惟酒可忘忧”表达了作者对于忧愁的无奈和逃避。
    最后一段:“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这句话中的“一任”可以理解为任由、随便的意思,表示无论怎样都可以。而“刘玄德”则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称呼。在这里,作者以刘备自比,表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他都会勇敢地去面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