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

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长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致无书。书纵远,如何梦也都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引起的愁绪。首联写“我”在山阴久居,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颔联写倚楼远眺,风急暮潮初起,一帘雨外,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颈联想如今、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尾联长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致无书。

所以答案是:

①渡江云·久客山阴,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作者在山阴久居,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杭州),渺然愁思。

②山空天入海——山空空的,天空连着大海。

③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倚楼远眺,看尽了暮色中的潮水涨落。

④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一帘子之外,正下着细雨,几处闲田里,有人在耕田,隔着小河,听见了锄头的响声。

⑤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新烟笼罩的柳树,想来如今已经长得绿到西湖了。

⑥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还记得当年自己曾经隐居在那里,门上掩着两三株杨柳。

⑦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愁绪未了,流落到荒洲上的古宅,只有一根枯干的树枝和浮萍,又漂泊到了什么地方?

⑧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空自觉得腰带松了些,影子也害怕灯光,显得格外孤单。

⑨长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致无书——常常怀疑就是看见你的脸,近来怎么一封书信都没有?

赏析:①“渡江云·久客山阴,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点明写作背景和主旨。这是一首抒发羁旅行役之愁的诗。词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首句“久客山阴,一回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写出了自己身在山阴却思念着西杭。“渡江云”是词牌名。“忆”是词眼。“西杭”是杭州的别称。“忆”字总领以下诸句,表明所忆之人乃杭州女子。

②“山空天入海,倚楼望极,风急暮潮初”,描写眼前所见。词人登高临远,凭栏凝眸,只见青山空寂,天宇苍茫。远处的海与近处的楼相望相连,暮色中潮水涌起的浪花似乎要冲上高楼。这里以“空”“入”“望极”“急”“初”等词来表现词人登高临远时的感受。

③“一帘鸠外雨,几处闲田,隔水动春锄”,写雨后田间景象。“一帘”指垂帘,形容雨大的样子。“几处闲田”“春锄”则表明此时正是春天,农民正在春耕播种。词人从高处眺望下来,看到雨水滋润着大地,农民正在田间劳作。

④“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想象西湖的景色。词人遥望远方的风景,想象西湖柳树经过雨水的滋润,已经长出了嫩叶,生长得茂盛极了。词人由眼前看到的柳树想到西湖的美景,不禁想起了西湖边的那位女子。

⑤“犹记得、当年深隐,门掩两三株”,追忆往事。词人回忆起当年自己曾经隐居在那里,门上掩着两三株杨柳。词人通过回忆往事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⑥“愁余,荒洲古溆,断梗疏萍,更漂流何处?”词人感叹自己的命运多舛,他流落到荒洲上,只剩下一根枯干的树枝和浮萍,又漂泊到了什么地方呢?这两句词抒发了词人的身世之悲。

⑦“空自觉围羞带减,影怯灯孤”,词人叹息自己的孤独无助。她感到腰带松了些,影子也害怕灯光,显得格外孤单。这些细节描写充分展示了女子内心的感受。

⑧“长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致无书”,表达思念之情。词人常常怀疑她就是那个美丽的女人,可最近怎么一封书信都没有呢?这里的“即”是“就的意思”,“翻致”意为反而、倒置。词人思念着这位女子,但又不敢向她表白,只能猜测她是否就是自己梦中见到的那个美丽女子。词人通过对她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