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诗句释义:

  1. 水调歌头·焦山:这是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在焦山(位于今江苏镇江附近)所作,以“水调歌头”为词牌名的词。水调歌头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或对某种情感的抒发。

  2.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描述焦山地理位置的特点,即地势险要,形似古代的铁瓮,与金山形成对峙之势。铁瓮是古代的一种防御设施,这里用来形容焦山地形的险峻和坚固。金焦指的是著名的金山和焦山,两者相望,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3. 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描绘了长江水流湍急的景象。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向东流入大海,水流湍急,晨曦中的风声仿佛在卷起惊涛骇浪。这里的“卷”字形象地表达了风力强劲,江水激荡的情景。

  4.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描述了天空中飘浮的云朵和水面上行驶的帆船。天际的云朵随风飘动,如同孤独的旅人;水际的帆船则在波浪中上下起伏,与江水融为一体。这里的描写充满了动态美,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5.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形容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美景难以用笔墨描绘。这里的“好景”指的是美丽的景色,而“画难描”则意味着这样的景致难以通过画笔捕捉其精髓。这里的“忽明晦”和“难描”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6.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顾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包括隋朝、陈朝、宋朝和魏国等,以及三国时期的战争。这里的“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都是指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替。

  7.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回顾过去的历史遗迹,感叹千年时光的流转。这里的“回头千载陈迹”意指回顾历史,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痴绝倚亭皋”则表达了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和留恋之情。

译文: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赏析:

这首《水调歌头·焦山》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以赞美焦山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为主题。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焦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词的开头两句通过对焦山地理位置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接着,作者以长江为背景,展现了长江水的湍急和晨曦中的风卷云舒,进一步突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壮观。此外,词中还通过天际和水际的云彩及帆船的描绘,增添了动感与立体感。

接下来几句则是对远山的描绘。词人运用了“远岫忽明晦”这一形象化的手法,将远山的变幻莫测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描绘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无常,也传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与领悟。

词中还涉及了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感慨。从“混隋陈”到“孙曹”的历史变迁,反映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思考。同时,词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遗迹的留恋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使整首词更具历史与文化内涵。

最后几句则是词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他通过“唯有汀边鸥鹭”,“一抹度青霄”,以及“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等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纷扰、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渴望。这些内容不仅展现了词人的高远志向,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这首《水调歌头·焦山》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展现了焦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特色。同时,词人的情感抒发也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感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