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帘不卷,花正闹、灯火竞春宵。想旧日何郎,飞金叵罗,三生杜牧,醉董娇饶。香尘路,云松鸾髻鬌,月衬马蹄骄。仿佛神仙,刘安鸡犬,分明富贵,子晋笙箫。
人生行乐耳,君不见、迷楼春绿迢迢。二十四、经行处,旧月今桥。但索笑梅花,酒消新雪,纵情诗草,笔卷春潮。俯仰人间陈迹,莫惜金貂。

【注释】

小楼:妓楼。

帘不卷:不卷帘子,指不点灯。

花正闹:花儿盛开,十分热闹。

春宵:春天的夜晚。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与温庭筠齐名。

三生:前世、前生、今生。

刘安鸡犬:传说刘安得道成仙后,他的鸡狗都飞天而去。

子晋笙箫:传说中的王子晋吹笙时,有凤凰来随他而去。

二十四:即“四十二”。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陈迹:遗迹。这里指过去的繁华和富贵景象。

金貂: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用黄金装饰。这里指权贵们头上戴的冠。

【赏析】

这是一首词人与友人在维扬(今属江苏)相会,夜游妓楼时的即席之作。词人以豪放之笔,抒发了自己在冶春之夜的豪兴,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意。全词语言明快,风格爽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上阕写景抒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下阕则直抒胸臆,表达对人生行乐的感悟。

首句开门见山:“小楼帘不卷,花正闹”,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冶春场景。作者在这里用了三个典故,既烘托出妓馆的繁华,又暗含着自己对过去生活的追忆。

第二句“灯火竞春宵”,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热闹的气氛。这里的“春宵”二字既指春天的夜晚,又隐含了“春风得意”的意思,表达了词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想旧日何郎”,则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这里的“何郎”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大文豪张衡,他曾在洛阳做过大官,后来又隐居于南阳。词人在此借用了“何郎”这个典故,既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又暗示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第四句“飞金叵罗”,则是对过去生活中的奢华生活的描写。这里的“飞金”指的是珍贵的酒杯,而“叵罗”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用来比喻华丽的生活。词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既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又暗含着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

第五句“三生杜牧”,则是对过去生活中的文人雅士们的赞美。这里的“三生”指的是前世、前生和今生,而“杜牧”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词人在这里用“三生杜牧”来形容那些文人雅士们的才华横溢、文采飞扬,既表现了他们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第六句“醉董娇饶”,则是对过去生活中酒文化的描写。这里的“董娇饶”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歌女,她擅长歌唱,且善于饮酒。词人在这里用“醉董娇饶”来形容那些酒徒们饮酒过量、醉态可掬的情景,既表现了他们对酒的痴迷和陶醉,又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第七句“香尘路,云松鸾髻鬌”,则是对过去生活中女子们的描写。这里的“香尘路”指的是美女们走过的路,而“云松鸾髻鬌”则是形容她们头戴的发饰和发型。词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女性的美丽和高贵,又表现了她们的端庄和优雅,同时也暗含了对她们地位低下的同情。

第八句“月衬马蹄骄”,则是对过去生活中贵族们的描写。这里的“马蹄骄”是指贵族们的马车,而“月光”则是照亮了他们的马车。词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贵族们的豪华和威风,又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讽刺。

第九句“仿佛神仙”,则是对过去生活中人们追求精神寄托的描写。这里的“神仙”是指人们心中的理想境界,而“刘安鸡犬”则是指人们相信神仙可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的说法。词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人们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和向往,也暗示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第十句“分明富贵,子晋笙箫”,则是对过去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描写。这里的“富贵”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财富和地位,而“子晋笙箫”则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乐器。词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和享受,又暗示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下阕则直接表达了词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他劝慰友人不必过于留恋世俗繁华,因为人生短暂,及时享乐才是最重要的。接着,他又强调人生行乐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应该刻意追求。最后,他还提醒朋友们不要过于沉迷于世俗荣华之中,应该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这首词在写作上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简洁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它又巧妙地融入了景物描写和典故引用等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