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轮寒璧。桂魄扶疏光照耀,尘界都成银色。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风高露重,井梧湿翠时滴。
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虎绕龙蟠丹就后,一颗清辉的国。不养银蟾,不关玉兔,到处无亏蚀。三千行满,也能飞上璇极。
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轮寒璧。桂魄扶疏光照耀,尘界都成银色。万象森罗,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风高露重,井梧湿翠时滴。
注释:明月如水般清澈的夜空,常娥(嫦娥)正在月中摩挲,明亮的圆月像寒玉一样明亮。月亮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使得大地都变得银白色。万物呈现出一片森罗万象的景象,只有今夜的月亮格外昏暗,因为风高露重。
谁信鹤发婆娑,鄮峰真隐,对影为三益。虎绕龙蟠丹就后,一颗清辉的国。不养银蟾,不关玉兔,到处无亏蚀。三千行满,也能飞上璇极。
注释:有谁能相信,那些白发苍苍的人正在嵩山之巅隐居,对着皎洁的月光影子欣赏美景呢?他们看到天上的龙在云间盘旋,仿佛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仪式。这颗明月就像一颗晶莹的珍珠,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即使是修炼了三千年的仙人,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能够飞向天空的最高处。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中秋之夜明月景象的诗作。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明月、月色、夜色、夜色中的景物等融为一体,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向往美好生活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