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作疏篱,茅编小屋,绕堤苦竹黄芦。老翁蜗处,却自乐清虚。理钓何妨钩直,据琴又、不管弦无。逍遥处,都捐世虑,忘我亦忘渠。
雨馀。添美景,眉横山妩,脸媚花腴。笑凡间粉黛,浓抹轻涂。客至三杯薄酒,欲眠后、一枕蘧蘧。起来见,龟翻鹤舞,却是寿星图。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和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要求考生翻译并赏析。注意:翻译时不要改变诗中词的顺序。
此题的译文为:(茅屋)用柴草做篱笆,茅草编成小屋,绕着堤岸生长苦竹和芦苇。(我)年迈的老头住在这蜗处(指简陋的茅屋内),却自得其乐。钓鱼时,钓钩可以直也可以弯,弹琴时,弦也可以随时换。逍遥自在地生活,连世俗的烦恼都可以忘却。雨后景色更美。眉毛像山一样妩媚,脸庞像花朵那样红润。笑那些凡间的女子,浓妆淡抹,轻涂粉黛。(我)客人来了,我三杯酒下肚就醉了,想睡就躺下去。起来见,龟翻鹤舞,却是寿星图。
【赏析】
首句写屋舍之简朴,以“疏”与“茅”点明所居之地简陋,又以“苦竹黄芦”衬托其境之幽雅。次句写屋舍之简陋,“蜗处”二字,形象生动。第三句是说老翁的生活态度,“理钓何妨钩直,据琴又、不管弦无”,意思是说,只要心安理得,钓钩直不直、弦有无无所谓。尾联则描写老人在酒醉之后的状态,显得悠闲自在,忘情于山水之间。
全诗以景写人,以物喻志,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五、六两句,写老翁的生活态度,他不管钓竿是否直,琴弦是否有音,都是怡然自得。“逍遥处”,“都”字表明他无所顾忌,“忘我”说明他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界。七、八两句,写老翁在酒醉之后的状态。“龟翻”和“鹤舞”都是长寿的象征,这里暗示老翁长寿有福。
这首诗是一首写隐居生活的田园小品文,作者通过对老翁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答案】
示例一:第一句,用“疏”与“茅”点明所居之地简陋,又以“苦竹黄芦”衬托其境之幽雅。第二句,“却自乐清虚”表明老翁的生活态度。第三、四句,写老翁在酒醉之后的状态。第五、六句,写老翁的生活态度。第七、八句,写老翁在酒醉之后的状态。第八句,点明老翁长寿有福。第九句,写老翁在雨后欣赏到的美景。第十句,写老翁在雨后看到的景象。
示例二:第一句,用“疏”与“茅”点明所居之地简陋,又以“苦竹黄芦”衬托其境之幽雅。第二句,“却自乐清虚”表明老翁的生活态度。第三句,“理钓何妨钩直”,表明老翁钓钩的用途,钓钩直或弯,都无关紧要。第四句,“据琴又、不管弦无”,表明老翁弹琴的态度,弹琴时,弦也可以随时换。第五、六句,写老翁在酒醉之后的状态。第七、八句,写老翁在酒醉之后的状态。第九、十句,写老翁在雨后欣赏到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