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见影已堪怜。短因缘。偶同筵。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做梦杨花随去也,妆阁畔,绣床前。
觉来离绪意绵绵。写蛮笺。倩谁传。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欲上西楼还不忍,难着眼,望秋千。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
闻君见影已堪怜。短因缘。偶同筵。相见无言,分散倍依然。做梦杨花随去也,妆阁畔,绣床前。
觉来离绪意绵绵。写蛮笺。倩谁传。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欲上西楼还不忍,难着眼,望秋千。
译文:
听说你看见影子已经足够怜悯了,因为短暂的因缘,我们偶然坐在同一个桌子上。当我们见面时却没有说什么,分散之后更加怀念。我梦到像杨花一样随风飘去的你,在化妆的台帐和绣花的枕头前。
醒来之后感到离别的情绪更加绵长。写下了一封蛮夷风格的书信,希望能找到一个信使将它传递。看着窗外的水天一色,我不忍心登上西楼,只能远远望着秋千。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词作。全词通过描绘梦境和现实的反差,以及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生动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首句“闻君见影已堪怜”,直接点明了主题——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源于对方的离去和缺席,使得原本平静的生活显得格外寂寞和空虚。
词人通过描写与对方短暂的相聚以及随后的分离,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思念之情。“短因缘,偶同筵”一句,既反映了双方的短暂相聚,又暗示了分离后的孤独与寂寞。
“做梦杨花随去也”一句,则将梦境与现实相联系,以杨花随风飘去的景象,暗喻自己的思念之情也随之飘散。这种意象的使用,既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又深化了主题。
最后两句“写蛮笺,倩谁传。鱼雁悠悠,门外水如天。欲上西楼还不忍,难着眼,望秋千”,则是词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深情呼唤和期盼。他希望有人能够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行动会影响到远方的家人,因此犹豫不决。而当他看到秋千时,更是忍不住想要上去,但又不忍心离开。这种情感的纠结和矛盾,使整首词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