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语功名馀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
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语功名馀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
注释:
-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南歌子”,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调名。
- 汉事:指汉代的政事。
- 犹豫:迟疑不决。
- 足迹:脚踩之处。
- 嵩陵老子:指诸葛亮(字孔明),字孔明,号卧龙,东汉末年蜀汉丞相,被后人尊为睿智之君,有“睿才星君”之称。
- 丝纶:指皇帝诏书。
- 霄汉:指高空、高空中的星星。
- 云台:古代用来祭祀功臣的地方,此处指诸葛亮的墓地。
- 钓台:指诸葛亮隐居时所筑的小台,又称隆中,在湖北省襄阳市西二十里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事业和命运的思考。全诗以“水调歌头”为词牌,抒发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事业和命运的感慨。
首句“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描绘了汉室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作者对此深感忧虑。接着,诗人回忆起当年诸葛亮的风采,感叹其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崇高的道德品质。然而,诗人也深知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他的功绩和精神值得人们永远铭记。
诗人又回到了现实,感叹岁月无情地流逝。他回忆起当年与诸葛亮共事的日子,那时他们曾经一起谋划国家大事,共同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然而,如今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了,那些美好的回忆已经成为过去。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感叹自己的一生已经过去了许多年,而诸葛亮的事迹却依然历历在目。
最后两句“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则是诗人对诸葛亮一生的评价和总结。他认为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奋斗,他的智慧和才能令人钦佩。同时,他也认为诸葛亮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这首诗通过回忆历史人物诸葛亮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它表达了诗人对于诸葛亮的敬佩之情以及对于人生、事业和命运的思考。同时,它也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和人生的无常性,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