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里,却有高人赋《采薇》。

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鹧鸪天·有感

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寂寞空山里,却有高人赋《采薇》。

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注释:

  • 出处:原指出自某地方的人士或事物,这里泛指作者所写诗作的出处。
  • 自来:从来,自古。
  • 不齐:不整齐、不一致。
  • 后车:后面跟随的车辆。
  • 方载:正好承载着。
  • 太公:古代姜子牙的尊称。
  • 寂寞空山里:形容人孤独、清冷的山林之中。
  • 却有高人:这里有反语,意思是虽然有人(指诗人)在高山上吟诗,但是却没有其他人(指普通人)注意到。
  • 赋《采薇》:创作了《采薇》这首作品。
  • 黄菊:一种黄色的菊花。
  • 嫩:指菊花刚开的时期。
  • 晚香枝:傍晚时分开放的花枝,可能指的是梅花。
  • 蜂儿辛苦多官府:蜜蜂辛勤采集花粉,但往往在官府中受到限制。
  • 蝴蝶花间自在飞:蝴蝶在花丛中自由飞翔,不受拘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山林的诗人与外界隔绝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的作品。
    第一句“出处从来自不齐”,表达了诗人对出处和归宿的思考。出处和归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时而异。这里的“不齐”意味着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未来的归宿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期待。
    第二句“后车方载太公归”,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姜子牙的引用。姜子牙作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在这里,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的不同看法。他似乎在质疑,既然历史上的贤能之士如姜子牙都能得到重用,那么为何自己却要在偏僻的山林中度过寂寞的时光?这是一种反讽,也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感慨。
    第三句“谁知寂寞空山里”,更是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深知自己的选择并非出于偶然,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然而,当这种选择被外界误解为孤立无援时,诗人只能独自面对寂寞的山林。这种寂寞既来自于外界的眼光,也来自于内心的挣扎。
    第四句“却有高人赋《采薇》,”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肯定。他相信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但却不是真正的隐士。他依然关注着国家大事,关心着人民的福祉。这种高尚的品质让他在山林中的隐居显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第五句“般同是采花时”,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无论是谁,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像蜜蜂和蝴蝶一样,尽情地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诗人在山林中的隐居生活充满了诗意和活力。
    最后一句“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则形象地描绘了蜜蜂和蝴蝶的生活态度。蜜蜂虽然辛苦工作,却只能在官府中受到限制;而蝴蝶则自由自在地在花间穿梭。这种对比,让诗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