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花阴映烛,柳影飞梭,庭户东风。彩笔争春艳,任香迷舞袖,醉拥歌丛。画帘静掩芳昼,云剪玉璁珑。奈恨绝冰弦,尘消翠谱,别凤离鸿。
莺笼。怨春远,但翠冷闲阶,坠粉飘红。事逐华年换,叹水流花谢,燕去楼空。绣鸳暗老薇径,残梦绕雕栊。怅宝瑟无声,愁痕沁碧,江上孤峰。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赏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语言及表达技巧等方面来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情感,然后点出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现的效果。此题中,“彩笔争春艳,任香迷舞袖,醉拥歌丛”这一句写女子在春风拂面、花香袭人的庭院里舞动彩笔,挥洒如云霞般的衣袖,沉醉于音乐的海洋之中。“奈恨绝冰弦,尘消翠谱。”这一句是说女子因琴声断绝而哀怨,翠绿色的丝弦上沾满了灰尘。“莺笼怨春远,但翠冷闲阶,坠粉飘红。”这一句的意思是:鸟儿笼着的莺儿怨恨春天离去的太远,只有庭院中那棵翠绿的柳树在冷清的台阶上,飘零着落花。“事逐华年换,叹水流花谢,燕去楼空。”这一句的意思是:时光荏苒,青春易逝,感叹着流水带走了花儿,燕子也飞去楼台空空。“绣鸳暗老薇径,残梦绕雕栊。”这一句的意思是:绣鸳鸯在长满薇草的小路上显得有些衰老,残留的梦境萦绕在雕刻精美的栏杆周围。“怅宝瑟无声,愁痕沁碧,江上孤峰。”这一句的意思是:宝瑟没有声音,忧愁的痕迹渗透着碧玉般清澈的水色,江边孤独的山峰映入眼帘。
【答案】
译文:
记起在东园游玩的时候,那时正是百花盛开,彩笔在春光中飞舞,香雾迷蒙地缠绕着舞袖,我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画帘静静地关闭着,芳昼已过去,阳光被裁剪成玉色的花纹。可是如今,怨恨的心情无法排遣,像冰弦断了一样,翠绿色的丝弦上沾满了灰尘。
赏析:
本诗是一首闺情词,写的是一位女子怀念旧日东园游乐的情景与感受。全篇以景物作结,以“江上孤峰”结束全篇。
首三句写女主人公在东园游玩时所见之景:彩笔竞相描绘着盛开的鲜花,香气弥漫着衣袖;她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彩笔”、“香”、“舞袖”等词,都暗示着女主人公的身份。
接着四句写女主人公在东园游玩时所见之人:“画帘静掩芳昼”,“彩笔争春艳”,都是指女主人公。
“奈恨绝冰弦,尘消翠谱”二句写女主人公对东园往事的回忆。“恨绝冰弦”,指女主人公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她怨恨自己不能再听到那优美的乐曲。“翠谱”,指琴谱上的图案。“尘消翠谱”,比喻女主人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已经消逝。“事逐华年换”,是说女主人公看到时间流逝,青春不再,感慨万分。“水谢花”,喻指青春的逝去。“江上孤峰”,喻指东园已不复存在。
最后两句用乐府《善哉行》中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意思是客人送给女主人公一双鲤鱼(即“双鲤”),请她代为传递一封书信(即“尺素书”)。“宝瑟无声”,是说女主人公接到书信后,心情激动得不能平静;“愁痕沁碧”,是说女主人公收到书信后,内心充满忧愁,愁苦的痕迹渗透进碧玉般的清澈水色中。
“江上孤峰”,既指女主人公所思念的人远去,又指东园已不复存在;既是女主人公的眼前实景,也是她内心深处的一种幻象;既是女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又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情况。
全词以景物结尾,以“江上孤峰”结束全词,寓情于景,意境优美,含蓄蕴藉,给人以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