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吹送溪雨,落日散汀鸥。暮天空阔无际,层巘绿蛾浮。上印初辞藩寄,拂袖欣还故里,归骑及中秋。倚杖饱山阁,回首翠微楼。
一区宅,千里客,旧从游。甘棠空有馀荫,谁解挽公留。翰墨文章独步,富贵功名馀事,当代仰风流。暂蜡登山屐,终作济川舟。

【注释】

上饶:今属江西省。程伯禹:名伯禹,作者的友人。尚书:官名,指朝廷的高级官员。水调歌头:词牌名。凉吹:清凉的风,秋风。溪雨:山间细流的雨。落日:太阳落山。汀鸥:水中白鸥。暮天:傍晚的天空。层巘(yǎn):重重叠叠的山峰。绿蛾:绿叶上的蛾。上印:在崖壁上刻记。初辞藩寄:刚刚离开朝廷。拂袖:挥动衣袖,表示离别。欣还故里:高兴地回到故乡。归骑:回故乡的驿马。倚杖:拄着拐杖,形容年老。山阁:山上的楼台。翠微楼:即翠微亭。一区宅:一处住宅。千里客:远道而来的客人。甘棠:甘美的棠树,比喻恩泽。解:能,能够。挽公留:劝说挽留。翰墨文章:书法和文学才能。独步:独步天下,无与伦比。济川舟:渡河船。

【赏析】

《水调歌头·其二》是宋代辛弃疾写的一首咏怀词,作于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赴福建提点刑狱兼知建宁府时。此词上片写送别之情景,下片抒情,抒发了壮志难酬、欲归无路的苦闷情怀,并借古讽今、自抒忧愤。全词情感真挚,意境高远,气魄雄放,语言清丽,风格豪迈。

“凉吹送溪雨”,起得突兀。“溪雨”二字,化用唐人王勃《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句意。“溪雨”犹“暮雨”,“夕照”犹“朝霞”。“落日”句,承首句“溪雨”,又与“暮空”(“暮天空阔无际”)句相应。“层巘”三句,写山色空蒙。“层巘”犹“重山”,指江西上饶一带的群山,“绿蛾”指树叶,“层”字写出了群峰连绵、层层叠叠的情态和色彩。“上印”句,承“层巘绿峨浮”。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都无穷。”此言诗人登临所见,群山千姿百态,有如一幅天然图画,其景之美,令人陶醉。“上印”句中之“余荫”,犹言“余荫地”。此言诗人登临所见,自己刚离开朝廷,仕途坎坷,前途未卜,但想到自己曾为朝廷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心中不免有些欣慰。“拂袖”句,承“上印”,言诗人离乡背井,心情复杂,既感离别之情,又感宦海沉浮。“归骑”三句,承“拂袖”,言诗人离开上饶,乘驿马赶回故乡,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家人团聚之时,自己却要离去,因此感到无比惆怅。“倚杖”两句,承“归艥”,言诗人在山上的楼台上倚着拐杖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上山阁去。此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一区宅”两句,承“倚杖”,言诗人在故乡居住的房屋宽敞舒适,但诗人心中仍然怀念着京城,渴望重返官场。

“一区宅,千里客”,承上启下。这两句既是实写诗人在故乡居住的房屋宽敞舒适,也是虚写诗人思念京城、渴望重返官场的心情。“甘棠”两句,承“一区宅”句,言诗人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来过。此处借用了《诗经·小雅·北山》“蔽芾甘棠,勿剪勿伐”的典故。此言诗人离开朝廷后,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却被贬到地方任职,再也没有回到京城。这种境遇让诗人倍感失落和无奈。“翰墨文章”两句,承“甘棠”句,言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因官场失意而被贬到地方任职,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此处以“富贵功名”代指官场,以“清风明月”代指自己的才华。此言诗人虽然拥有卓越的才华和地位,但因官场失意而被贬到地方任职,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暂蜡登山屐”三句,承“翰墨文章”,言诗人在官场失意后,虽然已经离开了京城,但心中依然怀念着京城、渴望重返官场。此言诗人虽然已经远离京城,但心中依然怀念着京城、渴望重返官场。“暂蜡登山屐”三句,借用了《庄子·秋水》“吾将曳尾于涂中”的典故。此言诗人虽然已经远离京城,但心中依然怀念着京城、渴望重返官场。“终作济川舟”三句,承“暂蜡登山屐”三句,言诗人虽然已经远离京城,但仍然希望有机会重返京城,实现自己的抱负。此言诗人虽然已经远离京城,但仍然希望有机会重返京城,实现自己的抱负。整首词通过描写诗人在上饶送别程伯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失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和个人遭遇的不幸遭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