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声破银床冻,霜寒又侵鸳被。皓月疏钟,悲风断漏,惊起画楼人睡。银屏十二。叹尘满丝簧,暗消金翠。可恨风流,故人迢递隔千里。
相思情绪最苦,旧欢无续处,魂梦空费。断雁无情,离鸾有恨,空想吴山越水。花憔玉悴。但翠黛愁横,红铅泪洗。待剪江梅,倩人传此意。
【注释】
辘轳声:指女子的梳妆用具。
银床:泛指女子的闺房。
皓月疏钟,悲风断漏,惊起画楼人睡:皓月、疏钟,指深夜;悲风、断漏,指寒夜;惊起、画楼,指闺中女子被风吹动的罗帐。
银屏十二:即十二扇屏风,泛指女子居室中的陈设。
金翠:指首饰。
可恨风流,故人迢递隔千里:可恨,令人遗憾。风流,指男女之间的情爱。故人,指远方的朋友。
相思情绪最苦:相思,思念之情。最苦,非常痛苦。
旧欢无续处,魂梦空费:旧欢,指过去的爱情。无续处,没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地方。魂梦空费,指梦中的魂灵和梦境都白白浪费了。
断雁无情:指离别的伴侣。
离鸾有恨:指别离的伴侣。
吴山越水:泛指南方山水。
花憔玉悴:形容憔悴。
翠黛愁横:以浓重的黛色修饰眉毛,使眉形如黛,横于面颊之上。
红铅泪洗:用红色胭脂涂抹双颊,使之红润如洗,比喻泪水洗刷过的脸。
待剪江梅,倩人传此意:等待春天到来之时,剪下江边梅枝,让人传递这份情感。
【赏析】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因夜深难寐而起身梳理妆饰的情事。“辘轳声破银床冻”,首先点出时间是寒冷的冬夜,“霜寒又侵鸳被”进一步渲染寒夜的氛围。“皓月疏钟,悲风断漏,惊起画楼人睡。”在月光皎洁、钟声清冷、寒风呜咽、漏壶滴断的环境中,闺中的女子终于起床梳妆完毕,然而她所见到的景象却是:闺房内陈设着十二张屏风,上面挂满了金银珠宝。这些装饰物本是女子平日用来炫耀自己的美貌,如今却成了她空虚寂寞生活的见证。这两句通过环境与人物的对比,突出表现了“闺思”之苦。“银屏十二。叹尘满丝簧,暗消金翠。”这两句是说,闺房内十二张屏风,每张都积上了厚厚的灰尘,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金银财宝也都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变得暗淡无光。这两句进一步衬托出闺中女子空虚寂寞的生活。“可恨风流,故人迢递隔千里。”可恨的是,自己身处如此凄凉的境地,而远方的故人相隔千里之遥,无法来安慰自己。这一句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人深深的怀念和无奈。
词的下片写闺中女子因思念远人而产生相思的痛苦。“相思情绪最苦,旧欢无续处,魂梦空费。”这三句直接点明了女子相思的情绪最为痛苦,因为这种痛苦已经延续了很久,而且没有任何办法可以缓解或者结束。而她的梦境和灵魂也因此而变得空荡荡的,毫无用处。这里的“魂梦空费”是指梦境和灵魂都白白地消耗掉了,无法实现任何目的。“断雁无情,离鸾有恨,空想吴山越水。”这三句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女子对远人的思念。她想象着那只孤独的断雁,以及那即将分离的鸾鸟,它们都在为自己感到悲哀和痛苦,因为它们知道,自己即将离开对方去遥远的地方。而女子也在想象着远方的山水之间,那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等待着她的到来。“花憔玉悴”和“红铅泪洗”分别用来形容女子憔悴不堪的容貌和满脸的泪痕。这里的“愁横”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眼中含泪的样子。“待剪江梅,倩人传此意。”最后一句则是一个愿望,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剪下江边的梅花枝条,让远方的亲人看到并感受到她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对闺房中女子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寒冷的冬夜,女子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难以入眠;十二张屏风上堆积满了灰尘,象征着女子生活空虚寂寥;女子叹息着感叹自己曾经的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相思的情绪让她痛苦不堪;旧时的欢乐已经无法继续;断雁、离鸾都是她思念的象征;她憔悴而美丽的脸庞充满了忧郁;她渴望剪下江边的梅花树枝传递自己的思念之情。这首词语言细腻而富有情感,通过对闺中女子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凄美而动人的情感氛围。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