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阁烟横,花蹊雨润,伤春谁画鸦眉。药囊未减,尊酒自然稀。堪叹云和挂壁,弦半绝、鼠啮龙池。投壶罢,凭阑玩古,罗列父丁彝。
龟巢,添绿皱,残梅片片,新柳丝丝。恨风狂折竹,鹤病谁治。自信年衰景短,甘冷淡、应也天知。埙篪奏,清歌醉墨,一一上圭碑。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龟巢”,下片写“残梅”。全诗通过对龟巢、残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伤感之情。
(1)
“草阁烟横”三句:写春日景色。草阁:即茅屋。烟横:云雾缭绕。花蹊:花径。雨润:春雨滋润。伤春谁画鸦眉:伤春时节,谁去画那乌黑如鸦的眉毛。这里用典自比,说自己年纪已经老大,但春天依然来临,而自己却已衰老,所以伤心。
(2)
“药囊未减”三句:写服药养生。药囊:指药袋。尊酒:指美酒。自然稀:自然而然地少。云和:琴名,相传古琴有五弦、七弦、九弦三种,这里借代琴声。弦半绝:指琴声断了一半。鼠啮龙池:比喻琴声中断。投壶罢,凭阑玩古:投壶游戏完了,靠在栏杆上看古物。玩古:观赏古物。罗列父丁彝:陈列父亲的乐器。父丁:指父亲生前所喜爱的器物。
(3)
“龟巢”四句:写冬景。龟巢:龟窝。龟壳上的斑纹。添绿皱:指龟甲上长出绿色的斑点。残梅片片:指梅花凋谢了,只剩下一片片的花瓣。新柳丝丝:指柳树的枝条又长出了新的细条。恨风狂折竹:恨春风猛烈地摧残竹子。鹤病谁治:形容自己年老体衰,没有人能医治。鹤:这里以鹤代指自己的年龄。
(4)
自信年衰景短:相信自己老了,时光过得很快。甘冷淡:甘愿淡泊名利。天知:天知道。应也:应该吧。埙篪奏,清歌醉墨,一一上圭碑:吹着埙,吹着篪,唱着清歌,写着诗,每一事都像登高祭神一样庄严,每一事都像在圭形的石碑上刻字一样慎重。一一上圭碑:意思是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分庄重。
【赏析】
《满庭芳·其八再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通过描写龟窠和残梅,抒发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上片写春景。下片写冬景,由春入冬,时间推移。全词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上片开篇即写春景。草阁中飘荡着云雾,花径上沾湿了春雨。这两句既写了春雨春云,又写出了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美景。然而,面对如此美景,作者却不为所动、无动于衷,只是感叹一声:伤春谁画鸦眉?这里的“伤春”二字,既是对春光易逝的一种感叹,又是对自己青春不再、衰老将至的一种无奈的叹息。这种伤春之情,与“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乐观心态形成鲜明对比。
词人写到自己的处境:“药囊未减”“尊酒自然稀”。“药囊未减”表明自己仍保持着一种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年岁渐长,仍然不忘养生;而“尊酒自然稀”则表明自己因年事已高,饮酒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两句既表现出自己虽然年迈,但仍然保持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因年事渐长,而感到人生的无常。
过片之后,词人开始转入下片的写作。“堪叹云和挂壁,弦半绝,鼠啮龙池。”这三句话,都是写自己的琴声,其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叹。“堪叹云和挂壁”,是说当年自己弹琴时,琴声美妙绝伦,仿佛云和挂在壁上一样;而如今,琴弦已经断了一半,只能弹奏出断断续续的琴声,与当年相比,真是令人慨叹不已。“鼠啮龙池”则是说自己曾经弹过的琴曲《云和》,现在已经被老鼠啃坏了;而自己曾经弹奏过的琴曲,也已经因为老鼠的啃咬而变得残缺不全。这两句既表现了自己年迈失意的无奈,也表现出自己对过去的留恋之情。
词人继续写道:“投壶罢,凭阑玩古,罗列父丁彝。”在这里,作者先是提到自己曾经玩过的游戏——投壶,然后又提到了自己曾经珍藏过的文物——父丁彝。这些文物都是自己年轻时留下的遗物,现在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而自己也只能凭栏遥想当年的情景,感慨万分。这几句既是对往事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感慨。
下片过片后,词人再次写到自己的境遇:“龟巢添绿皱,残梅片片,新柳丝丝。”这三句话是对前文“草阁烟横”等几句的具体化描写。“龟巢添绿皱”是说龟巢上长出了新的绿色斑点;而“残梅片片”则是说残梅凋零了,只留下了一片一片的花瓣;“新柳丝丝”则是说新柳刚刚长出了细细的枝条。这三句话都是对前文所写的景物进行具体的描绘,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表现了景物的特点。
词人继续写道:“恨风狂折竹,鹤病谁治?”这两句是写自己的感慨。“恨风狂折竹”是说自己曾经喜欢养鹤,但现在却因为风吹折了竹子,而使自己的鹤失去了栖息之处;“鹤病谁治”则是说自己曾经养过一只鹤,现在这只鹤已经生病了,而没有谁来治疗它。这两句既表现了自己因失去爱好而导致的孤独寂寞之感,也表现了自己因年老体衰而导致的身体衰弱之感。
词人总结道:“自信年衰景短,甘冷淡,应也天知。”这两句是说,自己相信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衰老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因此,不如保持平淡的心态、淡泊名利的态度,这样或许能得到上天的认可。这两句既是对自己人生状态的概括,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表达。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图,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之情。全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堪称宋词中的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