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永遇乐·东皋寓居

作者:苏轼

松菊堂深,芰荷池小,长夏清暑。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

注释

  1. 深:幽静
  2. 清暑:清凉舒适
  3. 燕引雏还,鸠呼妇往:燕子引导雏儿归来,斑鸠呼唤妻子外出
  4. 人静郊原趣:人们都很安静,郊外的原野很宁静
  5. 麦天:麦子熟的时候
  6. 薄衣轻扇: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扇子扇凉
  7. 绕园徐步:在院子里慢慢地走
  8. 苍菅径里,紫薇枝上,数点幽花垂露:紫色的薇草在小路上,紫薇花上挂着晶莹的露珠
  9. 东里催锄:西边邻居催促我耕作
  10. 西邻助饷:西边邻居帮忙送饭
  11. 斜川归兴:沿着斜川回故乡的心情
  12. 帝乡何处:我的故乡在哪里?
    赏析
    《永遇乐》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抒发内心的感受,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松菊堂深”,这是作者所建的一座书房,环境幽静,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这里的“深”字,不仅是指空间上的深度,更是指时间的深度,暗示着作者在这里度过了许多个美好的时光。
    “芰荷池小,长夏清暑。”这里描绘的是夏日的荷花池塘,虽然规模不大,但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夏天的清新和凉爽。荷叶与莲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燕引雏还,鸠呼妇往,人静郊原趣。”燕子引导雏儿归来,斑鸠呼唤妻子外出,人们都安静下来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几句词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与惬意。
    “麦天已过,薄衣轻扇,试起绕园徐步。”麦子已经成熟了,天气也转暖了,人们穿上轻薄的衣服,拿起扇子慢慢地散步。这几句词描绘了乡村的生活节奏与人们的活动方式,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听衡宇、欣欣童稚,共说夜来初雨。”听到孩子们欢快的声音,他们兴奋地谈论着刚刚下的一场春雨。这几句词描绘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纯真。
    “苍菅径里,紫葳枝上,数点幽花垂露。”紫色的薇草在小路上,紫薇花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西边邻居催促我耕作,东边的邻居帮忙送饭。这两句词反映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与互相帮助的精神风貌。
    “斜川归兴,翛然满目,回首帝乡何处。”沿着斜川回故乡的心情悠然自得,满眼都是美景。然而,当回首故乡时却又不知在何处,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迷茫之情。
    “只愁恐、轻鞭犯夜,灞陵旧路。”只担心夜晚出行时不小心惊扰了行人,因为灞陵(今陕西省西安市)的路名中有个“灞”字。这两句词表达了对夜晚行路安全和交通安全的担忧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之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