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时。正愁绝,过却红杏飞。沉吟杏子青时。追悔负好花枝。今年又春到,傍小阑、日日数花期。花有信,人却无凭,故教芳意迟迟。
及至待得融怡。未攀条拈蕊,已叹春归。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与月相随。都将命、拼与酬花,似岘山、落日客犹迷。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沉醉如泥。

【注释】

  1. 尉迟杯:唐教坊曲名,属《尊前集》调,又名《金缕衣》、《河满子》。2. 亳社作(zuò):即亳州的社日。亳州是唐代的一府,这里用作泛称。3. 惜花:指爱惜花朵。4. 正愁绝:犹言“正当惆怅”。5. 过却:又过了。6. 沉吟:沉思,低语。7. 杏子青时:指春末。8. 数花期:数着花儿开放的日子。9. 无凭:没有什么凭据可依。10. 融怡:融和愉悦。11. 未攀条:没有采摘枝条。12. 拈蕊:摘取花蕊。13. 相随:陪伴。14. 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为三国时刘备曾驻军之地。15. 尽归路:归途尽处。16. 拍手拦街:拍手拦住了去路。17. 沉醉如泥:醉得不省人事。
    【译文】
    去年这个时候,正值愁绪满胸,又错过了杏花飘落的时候。我默默无语地沉思着,杏子还青色的时候。追悔辜负了美丽的花朵。今年的春天又来到了,我在小栏杆边天天数着花儿开放的日子。花儿有开花的消息,而人却没有依靠的东西,因此花儿开放得迟迟不见。
    等到花儿开放时,已经错过了采摘的时间。怎么能够使花儿开放得如此完美?更让月亮、花相伴。都把生命献给花儿了,就像古时的岘山,夕阳西下之时,还有游人驻足观赏呢。回去的路,拍着手掌拦在路上,嘲笑那些沉迷于酒中的人像泥一样烂醉。
    【赏析】
    此词抒写了词人对花的无限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人生短暂与美好的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中人们耽于享乐、忽视现实的问题。全词情感真挚,语言自然流畅,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去年时”三字总摄全篇。去年,词人正在亳州任上,因公务繁忙而无暇顾及赏花之事。“正愁绝”,说明词人因公务缠身而无法尽情赏花,心中十分惆怅。“过却红杏飞”一句,既点出了时间已至杏花盛开的季节,又暗含了因公务缠身而导致无法欣赏美景的遗憾。
    “沉吟杏子青时”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因公务而错过赏花时机的心境。“杏子青时”指的是春天将至,正是赏花的最佳时节。然而,词人因为公务而错过了这一大好时光,只能在心中默默惋惜。
    “追悔负好花枝”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对错失良机的悔恨之情。这里的“好花枝”,不仅指眼前的红杏,也暗喻着美好时光。词人深感自己错过了这一难得的赏花时机,因此心生懊悔之情。这种情绪在全词中反复出现,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
    下片继续描绘词人赏花时的情景。“今年又春到”一句,点明了时间已经过去。尽管去年错过了赏花的机会,但今年的春天又如期而至。词人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小栏杆边,数着花儿开放的日子。
    “花有信,人却无凭”两句,则是词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花儿虽然每年都如期开放,但人的寿命却是有限的。因此,词人感叹自己无法抓住春天的脚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儿开放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感叹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怎得春如天不老”一句,词人再次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期盼。他想象着如果春天永远不变,那么人们就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不再为生活琐事所困扰。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因为生活中总会有许多困难和挫折需要面对。
    “更教花与月相随”一句,则是词人对春天的另一种期盼。他认为,春天不仅有花儿相伴,还有月亮的陪伴。月亮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宁静与美好,让人们在夜晚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然而,词人却希望春天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短暂而易逝。
    词的结尾部分,词人以“都将命、拼与酬花”一句,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抗争的决心。他将生命奉献给了花儿,就像古代的岘山人在夕阳西下时仍留有欣赏落日之兴,但他终究未能抵挡住岁月的流逝。他的这种抗争精神令人敬佩,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于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认识。
    此词通过对花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自己年华易逝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来表达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