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沙起。
镇无语、独坐愁如水。
惊飙渐入帘旌,还隔瑶窗十二。
层台未隐。
堪纵目、寥天黯无际。
但阴阴、巷陌人家,夜凉庭院深闭。
依稀树色江南,凭追思、东风小阁沉醉。
断梦飘蘦,天涯惯空觅,向烟云画里。
登临久、星稀月淡。
照无寐、鸡鸣却未已。
尽低回、怨笛声声,一回欢又成坠。
诗句解释与赏析
首句:尘沙起
- 尘沙: 指尘土和细沙。在古诗词中,通常用来象征环境或氛围的恶劣、混乱。
- 起: 开始出现或发生。这里表达的是环境的恶劣状况从一开始便笼罩着整个场景,为后续的情感铺垫基础。
第二句:镇无语、独坐愁如水
- 镇: 一直,始终。表示一种持续的状态。
- 无语: 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 独坐愁如水: 比喻孤独地坐着时,心中的忧愁如同流水一般连绵不断。这里的“愁”字多次重复使用,强化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无助感。
第三句:惊飙渐入帘旌,还隔瑶窗十二
- 惊飙: 猛烈的风。此词描绘了天气的突然变化,可能预示着风雨将至。
- 渐入帘旌: 风逐渐吹进帘子之间,形容风势之大,甚至能吹破窗帘。
- 还隔瑶窗十二: 风力强大到足以使窗户间隔开十二步的距离,强调风的强烈和无情。
第四句:层台未隐。堪纵目、寥天黯无际
- 层台: 多层的平台。此句可能是在描述一个有多层平台的建筑物,或是某种层次分明的场景。
- 未隐: 没有隐藏。表明虽然外面风大,但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外面的景物。
- 堪纵目: 能够放胆远眺。说明尽管环境恶劣,作者仍然敢于放眼远方。
- 寥天黯无际: 天空显得非常空旷,没有界限。形容天空广阔而深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第五句:但阴阴、巷陌人家,夜凉庭院深闭
- 但: 只是,仅仅。此处表达转折,从之前的开阔景象转为室内的幽暗。
- 阴阴: 阴暗的样子。形容夜晚的光线不足,使得周围变得阴暗。
- 巷陌人家: 指小巷中的居民家庭,可能意味着这些地方比较安静、私密。
- 夜凉庭院深闭: 夜晚凉爽,庭院深深关闭,给人一种静谧、孤寂的感觉。
第六句:依稀树色江南,凭追思、东风小阁沉醉
- 依稀: 模糊不清。这里可能是指季节的变化或时间的流逝使得景色变得难以辨识。
- 树色: 树木的颜色。通过“树色”一词,传达出春天即将结束,秋天临近的气息。
- 东风小阁: 可能是指某个小楼阁,那里因为东风而显得更加迷人或者特别。
- 沉醉: 陶醉,沉浸在某种境界或事物中不能自拔。这里暗示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
第七句:断梦飘蘦,天涯惯空觅,向烟云画里
- 断梦飘蘦: 形容梦境破碎,如同随风飘散的花瓣,暗示着现实中的虚无和不真实。
- 天涯惯空觅: 在天涯海角四处寻找答案或希望,表现出一种无奈和辛酸。
- 向烟云画里: 像画中一样虚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又意识到这一切终究是幻象,无法实现。
第八句:登临久、星稀月淡
- 登临久: 长时间的登山游览。表达了一种厌倦或疲惫的情感。
- 星稀月淡: 星星稀少,月亮也显得苍白无力,形容夜晚的寂静和清冷。
最后一句:照无寐、鸡鸣却未已
- 无寐: 无法入睡,形容失眠的状态。
- 鸡鸣未已: 鸡鸣声尚未停止,常用来表示时间尚早,但人已经感到疲倦或困乏。
- 怨笛声声: 反复的哀怨笛声,增加了诗歌的忧伤气息。
- 一回欢又成坠: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如同跌落一般令人惋惜。
译文及赏析
《尉迟杯》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被风雨困扰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惊飙”、“阴阴”、“断梦飘飘”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向往和无奈,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