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人住水云乡。心静日偏长。闲中自乐壶天趣,笑红尘、谁是羲皇。叠嶂双溪争似,西湖雨色晴光。
碧龟巢处藕花香。波影浸书床。庭前一种红兰树,薰风又、吹长瑶芳。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
【解析】
这是一首祝寿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通过写景和描写人物来表现对寿客的祝愿。
“西清”指皇宫。“人住水云乡”意谓:住在皇宫的人像神仙一样,生活悠闲自在。“心静日偏长”。意谓心地平静,时间过得特别慢。“闲中自乐壶天趣,笑红尘、谁是羲皇”。“壶天”即壶中天地。《庄子·逍遥游》:“壶子(老子)谓其邻有病者,而往问之……今子有病乎?吾愿闻之。”《列子·汤问》:“壶丘子曰:‘吾与汝游,汝将皆喜;汝方一得道,便超然高举,弃世荣华,自恬澹于尘埃之外,无得失之行,而与此彼俱忘焉,以胞代灭。’”此句意谓:在这悠闲自在的日子里,自己享受着壶天般的情趣。又以“羲皇”暗指寿客,意思是说:在繁华的尘世间,谁能比得上你呢?“叠嶂双溪争似,西湖雨色晴光”。“叠嶂”,形容山峰重叠,连绵不断。“双溪”,两处山间的溪流。“争似”,比得上。这两句是说:山峰重叠的双溪,哪比得上西湖那如画的雨后晴光!“碧龟巢处藕花香”,意谓:碧绿的小龟把蛋生在荷叶上,那满池塘的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波影浸书床”,“波影”,指月光映照在水面上的倒影。“书床”,指书桌,也泛指读书用的桌子。这两句写月夜读书时的情景: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波纹荡漾的湖面,倒映在书桌上的影子仿佛是一只小龟正伏卧在那里孵化卵。“庭前一种红兰树,薰风又、吹长瑶芳。”“庭前”,庭院前。“瑶芳”,即瑶台香,一种名贵的香料。“红兰树”,指院前种植的一种红色的兰花。这两句是说:庭院前的一株红兰花,又被熏人的晚夏微风拂过,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竹外”指庭院外竹林之外。“椿前”指院前槐树下。“鸣珰”指鸟鸣。这两句写庭院景色:院外的竹林之外传来了鸟儿欢快的鸣声,院子前的槐树下也有小鸟啼叫。“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竹外”指院外竹林之外。“椿前”指院前槐树下。“鸣珰”指鸟鸣。这两句是说:院外竹林之外传来了鸟儿欢快的鸣声,院子前的槐树下也有小鸟啼叫。“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竹外春笋初露尖尖角,院前槐树底下鸟儿齐唱歌。这些诗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人感到生机盎然、生气勃勃。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寿客人的美好祝愿,并借物抒情,寄寓自己的情感。
【赏析】
本词是一篇祝寿词。上片写景,下片写人,通过写景和描写人物来表现对寿客的祝愿。
“西清人住水云乡”一句总承上文,点明寿客的住处。“心静日偏长”,这句是说寿客心境宁静,日子过得特别悠闲。“闲中自乐壶天趣,笑红尘、谁是羲皇”。“壶天”,道教称天上为“壶天”。《抱朴子·释滞》:“壶天之上,无复天地之隔。”这里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羲皇”,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帝王,即伏羲氏和女娲氏。“羲皇”一词常被用来形容高洁的人格。这两句是说:在这样的闲适日子里,自己能够享受到壶天的情趣。又以“谁是羲皇”暗指寿客,意思是说:这样的神仙境界,在世俗尘寰之中,谁能比得上你呢?“叠嶂双溪争似,西湖雨色晴光”。这两句是说:连绵起伏的群山与两条蜿蜒曲折的溪流相互竞争,哪里比得上西湖雨后晴空下的美景!
下片写景,主要是写景中的情韵。其中写花的句子最为精彩:“碧龟巢处藕花香。”“碧龟”,指绿色的乌龟。“龟巢”,即乌龟的洞穴。“藕花香”,即荷香。这是说:乌龟把蛋产在荷叶上,满塘荷香四溢。“波影浸书床”。这两句是说:皎洁的月光映照着波纹荡漾的湖面,倒映在书桌上的影子仿佛是一只小龟正在孵卵。“庭前一种红兰树,薰风又、吹长瑶芳”。“竹外”指院外竹林之外。“椿前”指院前槐树下。“鸣珰”,指鸟鸣。这两句是说:院子里前有一种红色的兰花,阵阵晚夏的熏风又吹来,使兰花散发出沁人心肺的香气。“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竹外”指院外竹林之外。“椿前”指院前槐树下。“鸣珰”指鸟鸣。这两句是说:院外竹林之外传来了鸟儿欢快的鸣声,院前的槐树下也有小鸟啼叫。“竹外椿前舞彩,柳边槐底鸣珰”。竹外春笋初露尖尖角,院前槐树底下鸟儿齐唱歌。这些诗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人感到生机盎然、生气勃勃。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自己对寿客人的美好祝愿,并借物抒情,寄寓自己的情感。
这首词是一篇祝寿词,作者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主题,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同时,词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