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
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此题考核理解诗句含义,赏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鹊桥仙 · 其三甲子七夕”,然后理解内容,分析概括,最后结合注释作答。

第一句“金风淅淅,银河耿耿,七夕如今又至”意思是:秋风萧瑟,天河耿耿,又是一年七夕。第二句“人间唤作隔年期,但只似、屈伸指臂。”意思是:人们把七夕叫做隔年的情人节,不过是手指的一伸一缩而已。第三句“罗花列果,拈针弄线,等是纷纷儿戏。”意思是:绣花女们摆弄针线,忙着做着节日准备。第四句“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意思是: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当然很少犯错;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却往往出丑,牛郎织女也管不了他们。

【答案】

译文:

金风萧瑟,银河耿耿,又是一年七夕。人们把七夕叫做隔年的情人节,不过是手指的一伸一缩而已。绣花女们摆弄针线,忙着做着节日准备。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当然很少犯错;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却往往出丑,牛郎织女也管不了他们。赏析:

首句写秋风吹拂,银河耿耿,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诗人以简炼的笔法描绘了这一特定时节特有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清冷宁静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背景。次句点明主题,即人们常说的“七夕”实际上只是指代“七夕节”。这里,诗人用“隔年期”来比喻人们把七夕称作“情人节”的原因:因为七夕节是在农历七月初七晚上,离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只有大约半年时间。因此,人们便把七夕称为“情人节”了。

三、四句承上启下,由“七夕”联想到“七夕节”的习俗。前一句写“罗花列果”,即妇女们忙着制作各种鲜花供品;后一句写“拈针弄线”,即姑娘们忙着给牛郎织女缝制衣裳。这两句诗表面上是描写节日风俗,实际上是在借景抒情。作者以“罗花”“列果”“拈针”“弄线”这些生动的物象为线索,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爱情本是男女青年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然而,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它却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灰;于是,许多年轻人在爱情面前变得胆怯、犹豫起来。

末句“巧人自少拙人多,那牛女、何曾管你。”这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诗人借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讽刺了社会上一些心灵手巧而又不诚实的人们。牛郎织女虽然心地善良,但却被天帝惩罚,只能一年一度地相会一次。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但世人却常常对他们横加指责和责骂。诗人认为,这些虚伪狡诈的人,与牛郎织女有何关系?他们又怎能管得了他们呢!言下之意,就是对于那些在爱情方面弄虚作假的人,应该给予鄙视和谴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