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长江、不占洞庭波,山拔地形高。对扶疏古木,浮图倒影,势压雄涛。门掩翠微僧院,应有月明敲。物换堂安在,断碣闲抛。
不识庐山真面,是谁将此屋,突兀林坳。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凭栏久,青琴何处,独立琼瑶。

【注释】

俯长江:俯视长江。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澜。拔地形高:山势挺拔,凌驾于其他地势之上。

扶疏古木: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浮图倒影:指寺庙建筑在江水中映出的影子,即塔影或佛阁的倒影。

翠微:青翠的山色。应有月明敲:指当月光明亮的时候,可以听见寺中钟声的敲击。

不识庐山真面目:《题西林壁》诗中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

谁将此屋:是谁将这栋建筑物建造在如此险峻的山间。突兀林坳:形容建筑物耸立在山林之中,显得格外突出、突兀。

上层台:山顶上的楼台。回首万境人诗豪:意谓从楼台上回望,可以看到四周万顷景色,这些景物都融入了诗中。

响天心:指钟声响亮地传遍了整个天空。清风吹顶发萧骚:意为清凉的风吹拂着诗人的头发,让人感到一种凄婉和哀愁。青琴何处:青琴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借以比喻诗人自己。独立琼瑶:意谓独自站在高高的山峰上,如同置身于美玉般的仙境之中。

【译文】

我俯视长江,不占领洞庭湖那汹涌澎湃的波浪,山势挺拔,凌驾于其他的地势之上,面对郁郁葱葱的古木,在寺庙建筑的倒影里,它仿佛压住了滔滔的大浪。

我来到寺庙的门前,但见一片青翠的山色掩映在门后,一轮明月洒下清辉,在这幽静的夜晚,传来了寺院中钟声的敲击。

我登上山顶的楼台远眺,只见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这些景色都融入了诗中。听到钟声的回荡,我仿佛感受到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凉爽而清新,吹动了我的发丝,令人感到一种凄婉和哀愁。

站在高处的栏杆旁久久徘徊,我独自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仿佛置身于美玉般的仙境之中,任凭清风轻抚着我的脸庞。

【赏析】

《八声甘州·其二》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通过写登山观景所见之景与所感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此词开篇即写“俯长江”的壮阔气势,接着写“山拔地形高”“浮图倒影”,再写“月明敲”的宁静境界。最后由静入动,以“凭栏久”结束全词。全词意境宏大开阔,气势磅礴。

上片写景。开头“俯长江,不占洞庭波”二句为全词定下了雄阔悲凉的基调。“俯”字写出了作者的立足点,也表明了词人要登临远望的强烈愿望。“不占”二字写出了作者对于长江浩瀚无边、吞吐百川的气概的赞叹。“不占”与“拔地形高”相呼应;“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澜。两句的意思是说长江的波涛滚滚,浩渺无边,它并不去占领洞庭湖那汹涌澎湃的波涛。言外之意,长江的波涛更为浩渺无边。“山拔地形高”一句承上“不占”而来,进一步描写了长江的气势。“山拔地形”,是指群山高耸入云的形势。“地形”,犹言地形地貌。“拔”,有突起、高出的意思。“高”字与“拔”字相互映衬,更加强调了群山的高耸入云之势。“对扶疏古木”三句是描写山中景象,也是写景的重点部分。

“扶疏”一词用来形容树叶茂盛的样子。“古木”,指参天大树。“浮图倒影”,指的是寺庙建筑在江水中映出的影子。“势压雄涛”,意思是说寺庙的建筑高大雄伟,它似乎压得滚滚江水不敢出声。这几句的意思是说,群山高耸,树木茂盛,在寺庙建筑的影子里,它仿佛压住了滔滔的江水。

“门掩翠微僧院”四句是描写山下的景象。“门掩翠微”,是说寺庙的门紧紧地关上了;“翠微”,指青翠的山色。“应有月明敲”。意思是说在明亮的月光下,寺庙中的钟声应该可以听到吧!“应”,表推测的语气。“物换堂安在”,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物是人非,那些已经废弃不用的老房舍还在不在呢?“断碣”,指被折断的石碑。“闲抛”,“抛”通“消”。意思是说那些已经被人毁坏了的石碑现在在哪里?

“不识庐山真面目,谁将此屋,突兀林坳。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响天心、数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这几句写的是作者站在山顶上俯瞰下面的景象,并从中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借用了晋代陶弘景的故事。“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面,东接星子县,南连武宁县、修水县,西邻永修县,西靠星子县;北靠都昌县和永修县。山上奇峰怪石多,瀑布溪涧盛,云雾变幻无穷,素称匡庐。庐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历代许多文人雅士都留下了赞美庐山的诗句。陶宏景因隐居庐山,自号山巨鹿先生,世称陶隐君,他常在山中采药炼丹。有一天,他在山中散步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忽然听到有人说话:“你为什么不下山?”陶弘景四处张望并没有发现说话的人,又听到了说话的声音:“我是仙人许逊。”陶弘景又问:“您为什么住在深山老林里?”许逊回答说:“你为什么不下来和我一起住?”陶弘景听了以后觉得很惭愧便说:“我一向喜欢山水,所以一直留在山里。”许逊笑着说:“你错了,你看那层峦叠嶂的山峰,哪一座不是悬崖峭壁呢?你怎么能停留在上面呢?”于是许逊就教给陶弘景一套方法,让他到山下去炼成丹药。陶弘景按照许逊说的去做了以后果然炼成了仙丹。后来他又修炼了很多年终于升仙而去。陶弘景在世时曾写过一首诗叫《游仙诗》,其中有一句“我欲因之梦吴越”就是说陶弘景想乘着仙鹤飞到吴越一带去游玩。《题西林壁》诗中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也就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他虽然知道庐山很高,但是没有亲自到过庐山去,所以无法了解它的真正面貌。因此,他就向庐山请教。“谁将此屋”就是问是谁把这座房子建造在这么险峻的山间的。“突兀林坳”,是说这座房子建在那么险峻的山间,就像一座山峰一样突立在树林中一样。“上层台回首,万境入诗豪。”意思是说从楼台上回望四周,可以看见周围所有的景色都进入了诗歌之中。“响天心、数声长啸”,意思是说在这宽广的天空下,可以听到几声长啸。“任清风、吹顶发萧骚。”意思是说任由清凉的风吹拂自己的头发,使自己感到一种凄婉和哀愁。“青琴何处”,是说青琴是什么人?在这里青琴是作者自称。青琴是古代一种乐器的名字。据《古今注》记载:“琴者禁声之器也。”《列子》中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二人心灵相通。伯牙死后,钟子期死了五十年才去世,伯牙临终前弹奏一曲《高山流水》,钟子期听后赞不绝口,说:“善哉乎鼓琴!”这就是成语“知音”的来源。伯牙死时摔琴绝弦,终生不复弹,后人把这种感情叫做“断弦之思”。青琴是作者自称,意思就是说青琴这个人在哪里呢?“独立琼瑶”,是说一个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好像置身于美玉般的仙境之中一样。“琼瑶”,是美玉的意思。《楚辞·九歌》中就有“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汉书·终军传》中也有“乃作书谒武帝……愿赐归骸骨于泉壤兮……”等诗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