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铭崖笔倦,访雪舟寒,觅里寻邻。半掩闲门草,看长松落荫,旧榻悬尘。自怜此来何事,不为忆鲈莼。但回首当年,芙蓉城里,胜友如云。
思君。度遥夜,谩疑是梅花,檐下空巡。蝶与周俱梦,折一枝聊寄,古意殊真。渺然望极来雁,传与异乡春。尚记得行歌,阳关西出无故人。
【注释】
毗陵:今江苏宜兴,唐时为常州府治所在。澄江:即溧阳,县名。半掩闲门草:形容自己隐居的样子。长松落荫:指松树在门前。芙蓉城:指扬州。“芙蓉”,这里借指扬州的繁华盛丽。胜友:良朋、好友。谩疑是梅花:意谓梅花盛开时节,却有友人不来。檐下空巡:意为友人不来,只能在屋檐下徘徊思念。蝶与周:指友人的名字。折一枝聊寄:指折一枝梅枝,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但这种寄托方式并不真实。古意殊真:意谓虽然只是折一枝梅枝,但却有古人的情趣。渺然望极来雁:指看到远方飞来的鸿雁,想到远方的友人也该到了。传与异乡春:意谓鸿雁将春天的消息带到远方,也该把朋友带来的消息带回家乡了。尚记得行歌:意为还记得当年自己边走边唱的歌曲。阳关西出无故人:指《阳关三叠》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意。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思乡怀旧之作,上片写作者自叹不如旧友之贤能,下片则写自己对故人的怀念。全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国、故园、故友的无限眷恋和深情怀念,充满了浓厚的乡愁。
首句“笑铭崖笔倦,访雪舟寒”,点明自己因厌倦官场生活而退居山林,过着隐居的生活。“笑”字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也表明自己已经释怀于官场的纷扰,不再追求名利。
“觅里寻邻”,意为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句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知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半掩闲门草,看长松落荫,旧榻悬尘”,这几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诗人用“半掩”和“长松”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隐居生活画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自怜此来何事,不为忆鲈莼”,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故国、故园、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自怜”二字,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故园、故人的深深眷恋。
“但回首当年,芙蓉城里,胜友如云”,这几句回忆了当年在故国、故园、故人之间度过的美好时光。诗人用“芙蓉城里”和“胜友如云”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繁华盛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那段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思君。度遥夜,谩疑是梅花,檐下空巡”,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用“度遥夜”和“空巡”等意象,描绘了夜晚的寂静和冷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人的牵挂和思念。
“蝶与周俱梦,折一枝聊寄,古意殊真”,这几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用“折一枝聊寄”和“古意殊真”等意象,传递出一种真挚的情感和对故人的深情厚意。
“渺然望极来雁,传与异乡春”,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人即将到来的喜悦和期待。诗人用“传与异乡春”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对故人归来的喜悦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尚记得行歌,阳关西出无故人”,这两句再次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诗人用“阳关西出无故人”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那段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这首词以清新自然的笔调,细腻地描绘了自己与故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国的眷恋,充满了浓厚的乡愁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