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水调歌头·其三
作者:辛弃疾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
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
注释:
- 秋色浩无际:秋天的景色无边无际。
- 风露洗晴空:风吹着露水洗涤着晴朗的天空。
- 登临江山胜处:登上高处欣赏美丽的山水胜景。
- 楼倚最高峰:楼阁靠在最高的山峰上。
- 好是夕阳低后:最好是夕阳西下之后。
- 四野暮云齐敛:四周的山野都聚集了暮色。
- 遮尽远山重:遮住远处的山峦。
- 城郭参差里:城中的房屋参差不齐。
- 才论斗:刚刚展开讨论。
- 气如虹:气势像彩虹一样美丽。
- 莫问梅仙丹灶:不要寻找梅仙人炼制的丹药炉。
- 山灵蕙帐:山神的灵性就像蕙草帐。
- 采芝翁:采集灵芝的老头儿。
赏析:
《水调歌头·其三》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该词上阕写登高所见之景,下阕抒情怀古之思,全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全词风格壮美,笔力雄放,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这首词以“登高”开篇,点明题旨。首句“秋色浩无际”,写出了秋天的辽阔和无边。次句“风露洗晴空”,描绘出秋天清晨的清爽和宁静。然后作者登上高楼,站在高处眺望,发现四周的山川美景尽收眼底。这里的“楼”不是普通的楼,而是最高的山峰。接着作者又写了夕阳西下时,周围的山野都被暮色覆盖,显得格外幽静而美丽。最后两句则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这美景的赞美之情。
词的下阙开始抒发诗人的感慨与思考。开头一句“坐间客,才论斗”,表明此时有客人在场,他们正在进行激烈的讨论。然而作者却无心聆听他们的高谈阔论,反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到了过去的历史,想起了那些为国家付出过辛勤努力的人。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眼前的美景与历史上的英雄事迹进行对比,既突出了历史的沧桑感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结尾两句“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则是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忧虑和不满。他认为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再需要那些所谓的神仙术士来拯救国家了,也不需要那些山林间的精灵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了。因此他决定放弃追求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要脚踏实地地去为国家的未来努力工作。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深受鼓舞。
这首词通过对登高所见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英雄事迹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展现了作者豪迈激昂、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