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一免时,离绪纷如缕。想像切云高,晓日罗昏雾。
峨冠补衮人,不是无心处。欲效贡公弹,衣钵知谁付。

【注释】

金门一免时,离绪纷如缕。想像切云高,晓日罗昏雾。

峨冠补衮人,不是无心处。欲效贡公弹,衣钵知谁付?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酬答的一方是丞相,所以诗中要表达对丞相的尊敬。首联“金门一免时,离绪纷如缕”,写丞相辞官归田。金门一免,指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七月,以太子太保致仕,居金门之侧,故称。一免时,犹言一朝,表示时间很短。离绪纷如缕,用来形容离别的情思就像细丝一样纷繁而难以排解。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丞相的深情厚意。颔联“峨冠补衮人,不是无心处”,则是直接赞美丞相的贤德。峨冠补衮,形容丞相官位显赫,仪表堂堂。不是无心处,意思是丞相虽然辞去了官职,但心中仍然关心着国家大事,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

颈联“欲效贡公弹,衣钵知谁付?”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想要向丞相学习的愿望。贡公,即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两度出任宰相,他提倡改革政治经济的措施,主张加强边防军备,减轻农民负担,因此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衣钵,原指佛教僧人传授衣钵给弟子,以示传道之意,此处泛指学问、技能或技艺等。衣钵知谁付,意思是不知道应该将衣钵传给谁才好。诗人在这句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如何继承丞相遗志的困惑和无奈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丞相的赞美和自己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丞相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