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倚危阑。触目凄然。乘高望处是居延。忍听楼头吹画角,雪满长川。
荏苒又经年。暗想南园。与民同乐五门前。僧院犹存宣政字,不见鳌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作者思想观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诗歌的内容分析概括诗人的思想观点和艺术手法。此首诗前两句写自己倚着危阑,目之所及,尽是凄凉景色;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自己的无奈情绪。第三句以景结情,含蓄蕴藉;第四句用典抒情,言外有意。

“过龙门”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自己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无限惆怅;后两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尽日倚危阑。触目凄然。乘高望处是居延。忍听楼头吹画角,雪满长川。”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因触景生情而生的无限惆怅。诗人站在高处,眼前一片荒凉景象:白雪覆盖了大地,寒气逼人,远处有戍边的士兵在巡逻。诗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往事:曾经有过这样一些英雄豪杰,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却只剩下这一片荒芜的边塞,让人感慨万分。

“荏苒又经年。暗想南园。与民同乐五门前。”

这两句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候人们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而今天,一切都变了: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艰难。

“僧院犹存宣政字,不见鳌山。”“宣政”指的是宋朝皇帝赵构的年号,这里借指南宋朝廷。诗人在怀念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他认为现在的统治者没有像古代的英雄豪杰那样保卫国家,而是只顾自己的享乐。同时,他也对战争带来的破坏表示了遗憾。

【答案】

①尽日倚危阑。触目凄然。乘高望处是居延。②忍听楼头吹画角,雪满长川。③荏苒又经年。暗想南园。④僧院犹存宣政字,不见鳌山。⑤宣政。⑥与民同乐五门前。⑦僧院犹存宣政字,不见鳌山。 ⑧宣政。⑨忍听楼头吹画角,雪满长川。⑩与民同乐五门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