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声不入伯夷耳,严陵拂袖钓寒水。
古来豪杰例幽居,佩𩍚肯随舟人子。
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
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
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
物外翛然我已仙,不愁石髓坚如铁。

【注释】

①伯夷:商朝末年孤竹君长子,因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②严陵:东汉初年,严光字子陵,隐居富春山的镜湖(今浙江桐庐)。

③“佩𩍚”句:比喻自己不愿随俗浮沉。

④造化:指自然。

⑤陶真: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

⑥三复:反复多次读。韦编:指《礼记》中的《学记》(又称《大学》),孔子晚年所著。

⑦物外:超然于世俗之外。

⑧石髓:形容坚贞,这里指铁石心肠。

【赏析】

谢灵运是南朝宋著名诗人,山水诗写得特别好,他的诗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善于用比兴、象征手法写景言志。这首诗是谢灵运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进行反思,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抒发了自己不为权贵所动,坚持高洁情操的人生理想。

全诗共三十四句,每句七言,平仄相间,音韵铿锵。前半部分多用典故,后半部分以议论为主,中间夹杂着一些抒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两句,诗人首先提出一个疑问:“恶声不入伯夷耳,严陵拂袖钓寒水。”他问:恶声(诽谤的话)能不能传到伯夷的耳朵里呢?严陵(严光)是不是会拂袖而去呢?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清高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说:“古来豪杰例幽居,佩𩍚肯随舟人子?”古往今来的豪杰之士都过着清高的隐士生活,他们不会像普通人一样随波逐流,跟着别人去追求富贵享受。这里的“佩𩍚”指佩玉,是古代隐士的一种标志。

诗人又说:“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既然已经成了造化之炉中的一员,就应当笑看人生,顺应时势,何必再去强求什么呢?这里的“造化”,指自然界的变化,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大起大落。

下面两句,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细语粗言”都是说话的语气,但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至于喝醉酒的人就更不必拘泥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轻声细语还是粗声大气,都能达到妙境,而喝醉酒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里的“细语”、“粗言”都是指说话的方式。

最后两句,诗人说:“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自从来到官场以来,我反复研读《礼记》的次数已经很多了,但我所得的乐趣却很少,只是觉得做人应该简单一些才对。这里的“韦编”,是指古代用熟牛皮绳编制的竹简,这里用来比喻《礼记》。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与思考,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于官场生活厌倦的情绪。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把隐逸生活的清高与官场生活的复杂巧妙结合起来,使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内涵又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