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纷纷一马耳,百川不同均一水。
不将彼是作殊观,坐使须弥纳芥子。
李白高视空无人,审言更作牙官嗔。
可怜纸上较轻重,画饼象龙俱未真。
我师宣尼四病绝,抱瓮宁作汉阴拙。
万变纷纷不敢侵,真室何须枢楗铁。
诗句释义
1 万物纷纷一马耳,百川不同均一水。
- “万物纷纷”指的是众多的事物或观点。
- “一马耳”比喻为单一的视角或观点。
- “百川不同均一水”意味着虽然有各种观点或意见,但最终都归于一种统一的水流。
- 不将彼是作殊观,坐使须弥纳芥子。
- “彼是”指的是不同的事物或观点。
- “作殊观”意味着将这些差异视为不同的观点。
- “坐使须弥纳芥子”比喻通过包容这些差异,使得整个体系(如“须弥”)能够容纳这些小的、微不足道的东西(比如“芥子”)。
- 李白高视空无人,审言更作牙官嗔。
- “李白”指唐代诗人李白。
- “审言”指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
- “高视空无人”形容李白的诗歌具有超越常人的高度和深度。
- “审言更作牙官嗔”意指杜审言对李白的态度可能有些不满或嫉妒。
- 可怜纸上较轻重,画饼象龙俱未真。
- “可怜”表达了作者的遗憾或感叹。
- “纸上”比喻文字或理论。
- “轻重”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即文字或理论可能显得过于简单或重要。
- “画饼象龙”比喻理论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并不真实。
- 我师宣尼四病绝,抱瓮宁作汉阴拙。
- “宣尼”指的是孔子,古代尊称孔子为“孔夫子”。
- “四病绝”可能指的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四种主要问题或困难: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 “抱瓮”可能指的是孔子的简朴生活方式。
- “宁作汉阴拙”表示宁愿过着简单的生活,也不追求华丽的外表。
- 万变纷纷不敢侵,真室何须枢楗铁。
“万变纷纷”形容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多端。
“真室”指真正的内心世界或精神领域。
“枢楗铁”比喻坚固的屏障或防护措施。
“真室何须枢楗铁”表明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里,真正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宁静的内心,不需要外在的屏障或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译文
万物纷纷一马耳,百川不同均一水。
不将彼是作殊观,坐使须弥纳芥子。
李白高视空无人,审言更作牙官嗔。
可怜纸上较轻重,画饼象龙俱未真。
我师宣尼四病绝,抱瓮宁作汉阴拙。
万变纷纷不敢侵,真室何须枢楗铁。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示了作者对于世间万物、人际关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诗中通过对自然界、人际关系、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首句“万物纷纷一马耳”,用“马耳”比喻众多的观点和意见,强调了多元共存的重要性。同时,“百川不同均一水”则暗示尽管观点各异,但最终仍会归于统一,体现了包容和融合的精神。
“不将彼是作殊观”,表达了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接纳和理解,认为它们都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这种包容的态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李白高视空无人”和“审言更作牙官嗔”两句分别引用了李白和杜审言,前者赞美他们的诗歌超越了常人的想象,后者则可能表达了对两人作品的某种程度的不满或嫉妒。这既显示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不同文学成就的尊重。
“可怜纸上较轻重,画饼象龙俱未真”两句,表达了对理论和文字的批评。他认为许多理论和文字看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并不真实。这警示人们要警惕浮华不实的表象。
“万变纷纷不敢侵,真室何须枢楗铁”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重视。他认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内心比任何外在的屏障都要重要。这也呼应了诗题中的“自叙”,即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