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何堪说。念人生、消磨寒暑,漫营裘葛。少日功名频看镜,绿鬓鬅鬙未雪。渐老矣、愁生华发。国耻家雠何年报,痛伤神、遥望关河月。悲愤积,付湘瑟。
人生未可随时别。守忠诚、不替天意,自能符合。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

【赏析】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送别词。上阕写送别时感怀国家民族的危难,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下阕表达对友人去向的关切与不舍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意境苍凉悲壮,风格沉郁顿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往事不堪言(注释:往事,过去的事情。堪,可以。说,诉说。念,想。人生,人的一生。消磨,消耗。寒暑,季节更替。裘葛,皮衣和葛布衣。少日,年少的时候。功名,功业和名望。看镜,照镜子。绿鬓鬅鬙未雪,黑发还没有白。渐老矣,渐渐变老了。愁生华发,忧愁生白发。国耻家雠,国家的耻辱和家庭的仇恨。何年报,每年报告。痛伤神,伤心到极点。遥望关河月,望着边关的月亮。悲愤积,悲愤积压在胸中。湘瑟,一种乐器。人生未可随时别,人生的离别是不能预先决定的。守忠诚,保持忠诚。不替天意,不违背天道。自能符合,能够符合。误国诸人,那些误国的大臣们。今何在,现在在哪里?回首,回头。怨深次骨,怨恨很深像骨头一样硬。叹南北,感叹北方和南方。久成离绝,长久地成为彼此隔绝。中夜闻鸡狂起舞,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跳舞。袖青蛇,挥动青蛇剑。戛击光磨铁,敲击宝剑发出的声音。三太息,三次叹息。眦空裂,眼泪流干眼窝也裂开。

上片首句“往事何堪说”四字,总揽全篇之意。往事不堪言,既指作者个人的往事,也泛指历史上一切有志之士的不幸遭遇和不幸结局;“念人生”三句,承上而来,以慨叹之笔,勾勒出自己的一生。作者从青年时期开始,即立志报国,但因朝廷苟且偷安,自己屡遭打击而不得实现;直到年事渐高,报国无门,才感到世事之沧桑、人生之无奈,遂萌发出世的念头。“国耻家雠何年报”,这两句直抒胸襟。国家遭受侵略者的欺凌,人民蒙受异族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自己未能及时醒悟,未能奋发图强造成的;于是不禁悲愤交集,泪如泉涌:“痛伤神,遥望关河月。”这两句,一语双关,一方面指作者因国破家亡而悲痛欲绝,另一方面又暗指自己远在异乡,不能为国分忧而徒增伤感;“悲愤积,付湘瑟。”悲愤积聚于胸,只有通过弹奏湘琴来发泄了。“人生未可随时别”,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句。作者认为人生是不能随便选择的,因此他只能把希望寄托给未来的人;“守忠诚、不替天意”二句,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之所以不能离开朝廷,是因为我坚守着忠诚之心,不愿违背天命。”(《宋史•辛弃疾传》语)。

下阕开头三句,由“念”字生出无限感慨:“国耻家仇何年报”,这两句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意思是:国家被敌人侵占,国土虽然仍在,但草木荒芜,春天里看不见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用“山河在”来比喻国家虽然还存在,但已经遭到破坏;“痛伤神,遥望关河月”二句,承接上文而来,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深眷恋和忧虑之情。“悲愤积,付湘瑟。”悲愤积累于胸,只有通过弹唱来宣泄出来;这一句与上文“痛伤神,遥望关河月”相应;最后两句“人生未可随时别”,这是全词的警策所在。作者认为人生是不能随便选择的,因此他只能把希望寄托给未来的人;“守忠诚、不替天意”二句,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我之所以不能离开朝廷,是因为我坚守着忠诚之心,不愿违背天命。”(《宋史•辛弃疾传》)

此词以慷慨悲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同时又表现出他坚持原则、不肯妥协的立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