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俱年少。向斯晨、登高怀古,赋诗舒啸。追数樽前插花客,人物并皆佳妙。禁几度、西风残照。元子寄奴曾富贵,到而今、一一消磨了。君不乐,后人笑。
山南山北添华表。叹归来、谢池草合,黄台瓜少。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待细说、教天知道。不羡两苏并二宋,愿弟兄、岁岁同吹帽。杯到手,莫辞釂。
【注释】
①俱年少:一起年轻。②斯晨:这个早晨。③赋诗舒啸:即“赋诗”中的“舒啸”,是说赋诗时大声吟咏。④几度:多少次。⑤元子:指谢安,字安石,东晋名将。寄奴:指刘裕,字寄奴,南朝宋开国皇帝。⑥一一消磨了:一点一滴地消磨掉了。⑦君不乐:你不高兴。⑧后人笑:后世的读书人嘲笑。⑨华表:古代宫殿前面的一种建筑,上端有龙首雕刻。⑩爱持齐物论:喜欢持有齐物论的观点。齐物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著作《庄子》中的一篇。《庄子·秋水篇》中有一篇《齐物论》,其中提出“齐物论”这一概念,主张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论的。彭殇寿夭:彭殇,指彭祖和殇子,皆为传说中的长者长寿者和幼者短命者。这里泛指人的寿命长短。①细说:详细地说。②教天知道:让天地都知道。③两苏:指苏轼、苏辙兄弟俩,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④二宋:指苏洵、苏辙兄弟俩,北宋时期的散文家、诗人、政治家。他们的文章气势豪健,议论精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⑤弟兄:兄弟。⑥岁岁同吹帽:每年都要共同举杯祝福,表示亲密。⑦杯到手,莫辞釂(xiē):酒杯拿到手里,不要再推辞喝酒了。⑧釂(xiē):饮酒。
【译文】
回忆过去一起度过的青春年华。那个早晨登上高台,怀古抒情,吟诗放歌。追忆那些酒席前的插花客人,个个都才华出众。多次经过西风残照之中登高望远,感叹人生如梦,富贵如烟。元子寄奴曾经富贵过,到如今却一个个地消磨尽了。你不高兴吗,后人都笑话你。
南山北山上又添了华表,感叹我归来,谢池草已合,黄台瓜又少。年纪大了喜欢持齐物论的观点,谁管彭殇寿夭?等到以后再说,让天地都知道。不羡慕两苏并二宋,愿兄弟弟兄们岁岁同吹帽。酒杯到手,不要推辞喝酒啊。
赏析:
此词以记游起兴,抒发作者对往事的怀念与感慨。起首两句,由眼前之景引发往日之事,点明全词主旨。“忆昔俱年少”,回忆当年与友人同游赏景之欢愉;“向斯晨、登高怀古”回忆起当日登山临水,吟诗作赋之时,“赋诗舒啸”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当时的豪情壮志和潇洒情怀。“追数樽前插花客”,追忆当年酒筵上的风流才子,他们都是些文采飞扬之人,令人羡慕不已。“禁几度、西风残照”,西风落木,夕阳西下,景物凄清,使人伤怀;然而,这更显出诗人心中郁结的愁绪。他想到自己虽然也曾有过一段辉煌岁月,但如今一切都已消逝无踪。“元子寄奴曾富贵,到而今、一一消磨了”。元子,即谢安字安石;寄奴,指刘裕字寄奴,即刘义隆。两人都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也是当时最显赫的人物。然而他们都曾拥有一时的辉煌,最终都难逃一死。作者用这种对比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君不乐,后人笑”,“君”指作者自己,意思是说如果自己不能及时行乐就太可惜了。然而,他又不能像古人那样去争名逐利,于是只能叹息自己的命运。
“山南山北添华表”,这句写景极美,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却非常深沉。它既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山川的眷恋之情,也表现了他内心孤独寂寞的情绪。同时,这也反映出他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无奈。“叹归来、谢池草合, 黄台瓜少。”谢池、黄台都是地名,这里借代故乡的山水景色。作者看到故乡的山水已经变得陌生了,感到十分痛心。“老去爱持齐物论,谁管彭殇寿夭?”这是一句感慨之语。他认为人生短暂如同彭祖一样长寿,又像殇子一样短命,所以不应该过于在意个人的生死得失。“待细说、教天知道”,他打算向天地诉说这一切,让天地知道。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不羡两苏并二宋,愿弟兄、岁岁同吹帽。”作者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理想。他希望兄弟们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同时他也祝愿自己能够一直健康长寿,永远陪伴着家人和朋友。
结尾处以酒会友,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珍视。他劝诫大家不要推辞饮酒,要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这种豪爽豁达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