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宫魂魄只思归,不道苍梧与会稽。
帝后精神天陟降,宁分南北与东西。

注释: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沛宫魂魄只思归,不道苍梧与会稽。

帝后精神天陟降,宁分南北与东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赴会稽途中的纪行之作。从题目看,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八月七日。诗人在途中写下此诗,记录沿途所见所感,表现了他对家乡、对朝廷、对皇帝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渴望早日回京的心情。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点明此次出行的目的。七月二十八日,唐穆宗崩逝;九月六日,唐敬宗即位。诗人因遭党争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九月十二日,他被任命为会稽县令。九月十五日,他又奉诏入朝,途经江州时,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十月一日,他奉诏前往会稽赴任。这首诗就是他在十月二日由江州出发,途经苏州、常州,于八月七日抵达会稽时所作。

第一句“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交代了此行的时间和目的。第二句“沿途所历拙于省记”,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这次出行的遗憾。他自认为沿途所见所闻都十分平常,没有什么值得记忆的。“拙于省记”,即拙于记述。这一句既表明了他对这次出游的轻视,也暗示了他内心对这次出游的不满。第三句“为韵语以记之”,则表明了他对这次出游的重视。他要写诗来记录沿途所见所闻。

“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进一步说明诗人对这次出行的态度。他不拘于常规,随心所欲,只要有所感触,就立即写下来。他并不刻意追求诗句的排列顺序,而是让它们自然地流露出来。这种写法体现了诗人自由奔放的个性。

首联“沛宫魂魄只思归,不道苍梧与会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沛宫,指沛国(今安徽宿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魂归故里”即魂归故乡。“不道”,不知道。“苍梧”是地名,在今广东广西一带;“与会稽”也是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诗人想到故乡去,却不知道故乡在哪里。

颔联“帝后精神天陟降,宁分南北与东西。”则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崇敬之情。“帝后”,代指皇帝和皇后。“精神”,指皇帝和皇后的精神。“天陟降”,即天上的升降。诗人把皇帝和皇后比作天上的神灵,他们的精神无所不在,无论南北东西都受到他们的笼罩。这里既有对皇帝和皇后的赞美,也有对他们的敬畏之意。

尾联“岂知天地有真宰,借问行途谁主张?”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感悟。天地之间有真正的主宰存在,谁能掌握它的规律?诗人不禁要问:“行走途中又有谁能掌握方向呢?”这里的“真宰”,即主宰,也即造化;“借问”,是反问的意思。诗人通过对天地自然的感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