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间气忠献公,一生心事天与通。
才高志广无处著,独倚衡疑望关洛。
九州风露方漫漫,卷回残梦归馀干。
惟将一念遗孙子,长与世间立人纪。
宣公端明今在无,我生不识惭非夫。
宁知中岁遇行甫,历历典刑犹父祖。
试从微处觇经纶,中边玉洁无纤尘。
大河滔滔恣群饮,逡巡独惜障泥锦。
晓庭戒仗喑无声,掣缨振鬣时时鸣。
京师邸吏自相语,张公立朝我良苦。
不知书疏何所言,每一论奏人争传。
好名之人能逊国,而于豆羹见词色。
反覆耐看不可瑕,此事无素能然邪。
我从同朝一千日,见公造次皆是物。
寄声为贺赣州民,朝廷为汝辍争臣。
却须更问萧太傅,中朝外郡谁当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诗句解释:

  1. 西南间气忠献公:这句描述了张匠监(可能是一位官员)的名字和他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他如同忠献公一般忠诚。
  2. 一生心事天与通:表达了张匠监一生的志向和抱负与天地相通。
  3. 才高志广无处著:张匠监的才华和远大志向没有施展的地方。
  4. 独倚衡疑望关洛:张匠监独自倚靠在高处,怀疑自己的目光能否穿越重重关卡,望见关洛。
  5. 九州风露方漫漫:描绘了九州大地上的风和露水,意味着广阔的空间和无尽的时间。
  6. 卷回残梦归馀干:暗示着在广阔的世界里,人们的梦想和回忆被卷回到余干这个地方。
  7. 惟将一念遗孙子:表示张匠监希望他的智慧和教诲能够留给他的子孙后代。
  8. 长与世间立人纪:期望他能够为这个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
  9. 宣公端明今在无:提到了宣公(可能是一个古代的历史人物),他正直光明,如今已经不在了。
  10. 我生不识惭非夫: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已故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认为自己生在这个世上,感到惭愧。
  11. 宁知中岁遇行甫:可能是指诗人在某个中年时期遇到了一位名叫“行甫”的人。
  12. 历历典刑犹父祖:形容这位“行甫”的事迹历历在目,如同他自己的父祖一样。
  13. 试从微处觇经纶:尝试从细微之处观察这位“行甫”的治国之策。
  14. 中边玉洁无纤尘:形容这位“行甫”的品德如同玉一般纯洁,没有丝毫瑕疵。
  15. 大河滔滔恣群饮:描述了黄河的波涛汹涌,象征着这位“行甫”的胸怀和气度。
  16. 逡巡独惜障泥锦:在黄河的波涛中,只有“行甫”的船帆上还覆盖着一块锦缎,显得格外珍惜。
  17. 晓庭戒仗喑无声:清晨,士兵们在庭院里整肃仪仗时,声音都变得沉寂无声。
  18. 掣缨振鬣时时鸣:随着军鼓的激荡,士兵们纷纷挥动帽子和马尾,发出声响。
  19. 京师邸吏自相语:在京城里的邸吏们私下交谈着关于这位“行甫”的事情。
  20. 张公立朝我良苦:诗人感叹自己有幸生活在这位“行甫”执政的时代,感到非常幸运。
  21. 不知书疏何所言:诗人对于这位“行甫”是否有什么具体的主张或政策不太清楚。
  22. 每一论奏人争传:每次这位“行甫”发表言论或上奏时,人们都争相传颂。
  23. 好名之人能逊国:赞美那些有名望的人能够谦虚退让,治理国家。
  24. 而于豆羹见词色:通过品尝豆羹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位“行甫”对国家治理的态度和情感。
  25. 反覆耐看不可瑕:这首诗反复阅读,仍然觉得它没有明显的瑕疵,经得起推敲。
  26. 此事无素能然邪:这件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这位“行甫”的努力和才能所致。
  27. 我从同朝一千日:诗人在朝廷任职长达一年。
  28. 见公造次皆是物:看到这位“行甫”处理政务时的从容和细致,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29. 寄声为贺赣州民:向赣州百姓传达消息,祝贺他们。
  30. 朝廷为汝辍争臣:朝廷为了安抚民心,特地停止了对你的争议。
  31. 却须更问萧太傅:需要再询问萧太傅的意见。
  32. 中朝外郡谁当虑:中朝(指朝廷中央)和外郡(指地方)哪个更需要关注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