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东风吹送,都看尽、蜀三川。向涪水西来,东山右去,剑阁南旋。家家露餐风宿,数旬间、浑不见炊烟。踏遍王孙草畔,眼明帝子城边。
万家赤子日高眠。丝管夜喧阗。自梓遂而东,岷峨向里,汉益从前。人人里歌涂咏,愿君侯、长与作蕃宣。我愿时清无事,早归相伴华颠。
【注释】
- 绵州:今四川绵阳。表兄:指作者的朋友李曾伯。绍定壬辰,公元1232年,是南宋末年。五月:即五日。
- 都看尽:都看遍了。
- 蜀三川:指成都平原的三条江河,即郫江、灌江和离堆(今成都市南)。
- 向涪水西来:指涪江东面而来。
- 东山右去:指涪江东面而去。
- 剑阁:在四川剑阁县东北,是秦入蜀要道上的一个关隘。
- 数旬间:十多天。
- 王孙:贵族公子。草畔:边野草丛中。
- 帝子:帝王之子。城边:指临江的城郭。
- 万家赤子:指成都百姓。日高眠:太阳很高时还在睡觉。
- 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喧阗:声音嘈杂。
- 梓遂:在今四川梓潼县东。
-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在今四川西部。
- 汉益:指汉朝的益州郡,治所在成都,即今四川成都。
- 蕃宣:吐蕃宣抚使的简称,宋时设置于四川,负责招抚吐蕃等族。
- 我愿时清无事:我的愿望是希望国家和平安宁,没有战争。
- 华颠:指头发花白,指老年。比喻指晚年。
【赏析】
此词写李曾伯生日时,在绵州作客之感怀。全词以“庆寿”为题,却无一字直接点到,但通篇所写,皆围绕“庆寿”二字展开。
开头两句,写生日当天天气,风送蜀地三川,从涪水之西向东行至剑阁以南。首句“被东风吹送”,既写出蜀地多风的特点,又烘托出生日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景象。“都看尽”、“数旬间”,突出了时间之久。次句“向涪水西来”,说明寿星来自涪水之西;“东山右去”,说明其来自涪水之东。“剑阁南旋”,则说明寿星来自剑阁之南。这几句,不仅把寿星从西向东行进的情形写得活灵活现,而且通过寿星行进的方向,暗示出他来自巴蜀之地,进一步突出了“绵州表兄生日”这一主题。
以下三句写沿途所见所闻。“家家露餐风宿”,写沿途百姓生活贫困,靠吃野菜充饥,露宿风餐;“数旬间”,“浑不见炊烟”,既表明了时间之久,也表现了沿途百姓生活的艰辛。“踏遍王孙草畔”,写寿星在旅途中一路奔波,不知疲劳;“眼明帝子城边”,写寿星一路走来,目光炯炯,神态自若。
最后四句,写寿星来到绵州后的所见所闻。“万家赤子日高眠”,说明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丝管夜喧阗”,表现当地百姓生活富足,歌舞升平;“自梓遂而东”,写寿星来到绵州后,由东向西而行;“岷峨向里”,写寿星来到绵州后,由西向东而行;“汉益从前”,写寿星来到绵州后,由南向北而行。这四句,既写出了寿星一路所见的繁华景象,又表现了寿星一路行来的高兴心情。
最后二句,写寿星回到家乡时的所思所想。“人人里歌涂咏”,意思是说,家乡百姓都歌颂他的到来;“愿君侯长与作蕃宣”,意思是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招抚吐蕃,保境安民。“我愿时清无事”,意思是说,我希望能天下太平无事。“早归相伴华颠”,意思是说我希望能早早地回到故乡,陪伴你们度过晚年。
以“庆寿”为中心内容,通过描写寿星一路上看到的风光人情以及他一路的高兴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词人对于朋友生日的祝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