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投林樾当诛茅。鸿雁响寒郊。溪上晚来杨柳,月露洗烟梢。
霜后渚,水分槽。尚平桥。客床归梦,何必江南,门接云涛。
【诗词原文】
倦投林樾当诛茅。鸿雁响寒郊。溪上晚来杨柳,月露洗烟梢。
霜后渚,水分槽。尚平桥。客床归梦,何必江南,门接云涛。
【注释】
倦:疲倦;诛:砍伐;林樾:树林;诛茅:在树荫下搭起茅棚;鸿雁:水鸟,此处代指书信或消息;响:鸣叫;郊:郊外;溪上:河岸边;杨柳:杨树;月露:月色;洗:冲洗;烟梢:树枝末梢;分:分开;槽:农具;尚平桥:一座小石桥,位于江边;门:指家门前;接:连接;云涛:指波涛汹涌的大海或江河之水。
【赏析】
此词描写了词人倦归时的情景。“倦投林樾当诛茅”,词人疲惫不堪,只得在树林里歇息。“鸿雁响寒郊”一句写鸿雁在寒风中鸣叫,表现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溪上晚来杨柳,月露洗烟梢”两句写词人看到河边的柳树被晚来的月光照射,显得格外美丽。而此时天已微明,露珠晶莹剔透,滋润着柳枝。
“霜后渚,水分槽。尚平桥”三句描绘了词人在溪边休息的情景。词人坐在桥上,看着水面上的冰块融化,听着水流的声音,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客床归梦”一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着家乡,梦见自己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活。然而现实却是他身在异乡,无法回到家乡。
整首词通过描绘词人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词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变化。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家乡与异乡进行了对比,使词人的情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