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澓作澄渊。
观潮三首
曾观看过《七发》论涛篇,比拟物象形貌恨不完美。声音传入闾阎百姓家,声势凌驾组练甲三千。冯夷凭仗海神靠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纵使风波能鼓怒,终究归漩澓作澄渊。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观潮的经历和感受。开头两句“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表达了诗人曾经观赏过《七发》中的论涛篇章,并对其描绘的波澜壮阔的景象进行了比较,认为其形态之美仍有不足之处。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审美追求。接下来两句“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描绘了潮水声势浩大,波涛汹涌,仿佛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声势之大足以震撼整个城市,甚至让士兵感到畏惧。这里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潮水的壮观景象。第三联“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则是从神话传说的角度来描述潮水的力量。冯夷和海若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他们凭借深谷险要之地,使得潮水得以形成,并且能够影响万物生死存亡,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主宰地位。最后一句“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澓作澄渊”则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虽然潮水有着巨大的力量和变化,但最终会回归到平静的状态,就像漩涡一样逐渐消失,归于深渊。这里的“终归”一词,既是对前文描述的总结,也蕴含着对自然循环往复的哲理思考。
全诗通过对潮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生命、自然规律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观潮过程中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震天动地的潮水之威。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