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长买宅近高山,饶得群芳不费钱。
地接伊浑宜水竹,门临嵩室足云烟。
未抛簪组真朝隐,更有田园即世仙。
满箧新诗俱大笔,凿楹留待子孙传。

【注释】

龙舒:今安徽庐江。杨郎中:杨公,指杨蟠(728年—754年),字蟠之,河南洛阳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安史之乱后,杨蟠任淮南节度使,封武阳郡王。天宝八载(749年)拜东都留守、御史大夫、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仲长:即仲长县,属扬州。买宅近高山,饶得群芳不费钱。

地接伊浑宜水竹,门临嵩室足云烟。

未抛簪组真朝隐,更有田园即世仙。

满箧新诗俱大笔,凿楹留待子孙传。

译文

仲长县买住宅靠近高山,能拥有众多花卉而不用花很多钱。

住宅靠近伊河旁,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水竹景色,门前是嵩山,视野开阔,云雾缭绕。

没有抛弃功名利禄,真是真正的朝隐之士,还拥有田园山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我有许多新创作的诗歌,都是大手笔之作,我要在堂屋的墙壁上凿出洞来,让子孙后代都能读到我的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杨蟠应友人之邀,在洛阳新居题咏之后,为友人作的和诗。杨蟠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天宝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安禄山叛乱,杨蟠弃官归乡,隐居于洛阳,与白居易、刘禹锡友善,常在一起饮酒赋诗。这首应命之作,以“安乐先生”首唱元韵为题,实乃杨蟠自况。

全诗前半部分写新居的环境,后半部写诗人的志趣和心愿。前半部分,先描写新居的地理位置,接着描绘新居的周边环境,最后点明新居的特点。

第二联写新居周围环境之美,“伊浑”指伊水流经的地方,“嵩室”指的是嵩山脚下的庙宇,“宜水竹”是说伊河水流潺潺,四周环绕着绿意盎然的水竹林地。第三联抒发诗人归隐的志向和愿望。“未抛簪组”,表明他并未抛弃功名利禄,仍保持着朝臣的身份;“真朝隐”,说明他已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之地——山林之中。

第四联表达诗人对新居的喜爱和珍惜之情。“满箧新诗”,意味着他有很多新创作的诗歌;“凿楹留待子孙传”,表明他要在新居的堂壁上凿出洞来,以便让子孙后代都能读懂他的诗作。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世代相传,流传千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