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头星掖贵兼清,不似南宫散六卿。
继踵棣华联禁直,并时兰玉占高名。
甘泉法从皆才杰,皇祐孤臣独老生。
自叹荆枝半凋落,若论宗戚亦沾荣。
【解析】
此诗是一首应诏诗。据《宋史·卷二八一》载,刘挚字道原,东平莘县人,为宋英宗治平年间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封潞国公,谥“宣敏”。他为人刚毅正直,敢于直谏,多次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的错误,因而被贬出朝廷,任郓州知府。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为郓州知州后写的。全诗四联,每联五言句式。首联起兴;颔联承上启下;颈联写自己的遭遇;尾联抒发感慨。
【译文】
(1) 鳌头星掖贵兼清,不似南宫散六卿。
(2) 继踵棣华联禁直,并时兰玉占高名。
(3) 甘泉法从皆才杰,皇祐孤臣独老生。
(4) 自叹荆枝半凋落,若论宗戚亦沾荣。
【注释】
①鳌头:指科举考试的状元及第。②掖:宫阙门。③南宫:指翰林院。④棣华:指翰林院学士。⑤禁直:指翰林院侍从。⑥甘泉:汉武帝所建之离宫,位于长安东南,有石刻文字云:“汉武所立,得宝图。”⑦孤臣:刘挚自谦之词。⑧宗戚:皇帝的亲戚。
赏析:
首联起兴。开头两句以景衬意,借景抒情。诗人借用“龙”的形象和“鸾凤”来比喻自己,说自己的才华像龙一样高贵而清逸,不像那些只得到一个官位、没有实际政绩的人那样低贱。“不……不……”句式,用反诘语气强调其高贵、清逸,表明自己的志向。“不似”二字,点明与上官仪的对比,也表明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颔联承上启下。“继踵”,意思是接连不断,形容人才众多。“棣华”,即翰林学士。“联禁直”,指在皇宫内担任侍从官职。《旧唐书·职官志三》记载:“凡入阁供奉者曰内供奉。”《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内供奉者,殿内供奉,谓之内供奉。”《通典》卷三九记载:“唐初置内侍省于宫掖之内,以给使令,后分为左右卫,号曰内常侍,又增内谒者监。”《旧唐书·职官志三》记载:“内常侍掌奏事,内谒者监掌内侍起居。”所以这里的“禁直”,就是翰林学士。“并时”,即同时,指在同一时期。“兰玉”指文雅的品德或才能。《汉书·薛宣传》:“故孔子所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者,盖谓贤士居乱世,不患无明君,正赖知己引拔也。”《文心雕龙·诠赋》也说:“是以明试立冠冕,文鸣惊鬼神者,前修寂往,将来可期。”这里的意思是说,自己和许多才德俱佳的人一起进入仕途,都享有崇高的名声。
颈联写自己的遭遇。“甘泉法从皆才杰,皇祐孤臣独老生。”《旧唐书·职官志三》记录:“唐天宝中,置集贤院于禁中,以右相为院大学士,侍从如翰林学士。”可见“法从”就是指翰林学士。“皇祐”指仁宗赵祯,他在嘉佑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孤臣”,指自己。“独老生”,意思是独自在京城任职,远离家乡。《晋书·王隐传》记载:“王隐,字处叔,太原祁人。父澄,仕宋、齐间。”这里以“孤臣”自比,说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官员,远离家乡,不能像别人一样回家探望父母。
尾联抒发感慨。“自叹荆枝半凋落,若论宗戚亦沾荣。”《楚辞·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桂树兮欲何求?仙人胡蝶千蝴蝶,乱入衣襟终不收。”屈原在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荆树比喻自己,说自己的才能就像荆树枝干一样已经半截凋零了,如果能够遇到明君重用,也就能再次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荣耀。然而现实却是自己被贬出朝廷,远谪郓州,只能感叹宗亲的荣耀也和自己息息相关。“若论”,意思是说。“宗戚”,指的是皇帝的亲属。
【答案】
次韵刘叔贡舍人从驾
鳌头星掖贵兼清,不似南宫散六卿。
继踵棣华联禁直,并时兰玉占高名。
甘泉法从皆才杰,皇祐孤臣独老生。
自叹荆枝半凋落,若论宗戚亦沾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