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坂萦纡道阻长,数程行处尚相望。
晨装方指南高外,宿馆还趋北斗方。
既乏远谋惭肉食,空将衰鬓冒寒霜。
却寻十载曾行地,风物依然土境荒。
【注】发牛山:在今河南洛阳附近。
山坂萦纡道阻长,数程行处尚相望:道路曲折盘绕,山路崎岖难走,但走了几里之后,仍然可以望见前面的道路。萦纡,曲折环绕。
晨装方指南高外,宿馆还趋北斗方:清晨起来准备出发,正朝着南方前进,到了晚上住宿的地方,又转向北方。宿馆,指住宿的旅馆。方、还,都是方向词。
既乏远谋惭肉食,空将衰鬓冒寒霜:没有长远的谋划而惭愧于做官的人,只能把衰老的头发暴露在风雪之中。肉食,指当官的人。
却寻十载曾行地,风物依然土境荒:回头寻找过去十年曾经走过的地方,但那里已是人迹稀少,一片荒凉。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于诗人任河南府司法参军(知州郡事)时。诗人在赴任途中,经发牛山,感慨良多。全诗以记行为主,抒发了作者对当时政治腐败和民生凋敝的忧思。
首联“山坂萦纡道阻长,数程行处尚相望。”写旅途艰险,山道迂回曲折,行程遥远。虽然道路艰难,但是作者仍然能够看到前方的路标,说明他并没有迷失道路。
颔联“晨装方指南高外,宿馆还趋北斗方。”写早晨起床后,准备向南方前行,晚上则回到北方住宿。这一联表达了作者的迷茫与无奈。
颈联“既乏远谋惭肉食,空将衰鬓冒寒霜。”写作者因为缺乏远大的志向而感到羞愧,只能把自己的头发暴露在寒冷的风雪之中。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尾联“却寻十载曾行地,风物依然土境荒。”写回望过去十年曾经走过的地方,发现那里已经变得无人烟,一片荒凉。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的失望。
这首诗通过对山路的艰难以及自己行走的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