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奚山路更赊,路旁时见百馀家。
风烟不改卢龙俗,尘土犹兼瀚海沙。
朱版刻旗村赐食,青毡通幰贵人车。
皇恩百岁加荒景,物俗依稀欲慕华。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张籍的作品《奚山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部分(前四句): 奚山路行尽更赊,路旁时见百馀家。风烟不改卢龙俗,尘土犹兼瀚海沙。

释义:

  • 奚山路:指唐代边关附近的一条道路,可能位于现在的北京一带,是通往边疆的军事要道。
  • 行尽:走了很长时间。
  • 更赊:更加遥远、漫长。
  • 卢龙俗:指卢龙地区的生活方式或风俗习惯。
  • 瀚海沙:沙漠,瀚海。这两句表达了行走在这条路上,可以遥望到远方百馀家人家的景观。

译文:

我走过了很长一段奚山路,它似乎更加遥远。路旁时不时可以看到百馀家人家。虽然远离家乡,但那里的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并没有改变。这里的沙漠与北方的瀚海相似。

第二部分(后四句): 朱版刻旗村赐食,青毡通幰贵人车。皇恩百岁加荒景,物俗依稀欲慕华。

释义:

  • 朱版刻旗:用红色的印章刻制的旗帜。
  • 赐食:皇帝赏赐食物。
  • 青毡通幰:青色毡毯覆盖的车顶。
  • 皇恩:皇帝的恩泽。
  • 百岁:这里指的是皇帝的寿命。
  • 荒景:边疆荒凉的景象,可能是比喻边疆的艰难生活。
  • 物俗:当地人的风俗习惯。
  • 欲慕华:想要效仿中原的文化。

译文:

我听说在村子边上的村庄里,皇帝会赐给百姓食物。而那些高贵的人乘坐的是青色毡毯覆盖的车,车上的旗帜都是红色印着的。皇帝对边疆地区的关怀和照顾让人心生感激,这些地方的居民渴望学习中原的文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经过漫长的旅途,终于到达了边远之地的情景。诗中通过对比卢龙地区的风俗与中原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边疆人民生活的关切及对朝廷政策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对于边疆民族的政策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边疆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国家政策的支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