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叫山旁一水源,北流迢递势倾奔。
秋来注雨弥郊野,冬后层冰度辐辕。
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烟袅袅数家村。
终朝跋涉无休歇,遥指邮亭日已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过土河》。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长叫山旁一水源,北流迢递势倾奔。——在长叫的山边有一个源头,水流向北流淌,蜿蜒曲折,气势磅礴。
秋来注雨弥郊野,冬后层冰度辐辕。——秋天,雨水滋润着田野,冬天,层层冰封覆盖着大地。
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烟袅袅数家村。——白色的草儿在千山万岭中摇曳,炊烟袅袅升起,映衬着几户人家的村落。
终朝跋涉无休歇,遥指邮亭日已昏。——整日里,我不停地跋涉,不知疲倦,只为了到达那个遥远的邮亭,太阳已经西沉。

译文:
长叫山上一清流,北流迢递势倾奔。
秋至润泽满原野,冬临结冰覆辙轮。
白茫草原千里界,青烟缭绕数家人。
终日跋涉不停歇,望邮亭处日将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从自然景观到人文环境,都体现了作者对旅途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感慨。

“长叫山旁一水源,北流迢递势倾奔。” 这句诗描绘了长叫山旁的一条河流,它向北流去,气势磅礴。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河流的自然之美,也传达出了旅途中对未知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秋来注雨弥郊野,冬后层冰度辐辕。” 这里则转向了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象。秋天,降雨滋润了整个田野;冬天,厚厚的冰层覆盖了大地。这些景象既反映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白茫草原千里界,青烟袅袅数家人。” 诗人转而描绘了草原的景象,白色的草地延伸到千里之外,而远处的村庄则被淡淡的青烟笼罩。这里的“白茫”和“青烟”都是对草原和村庄景色的具体而生动的描述,让人仿佛能够看到那一片辽阔的天空和宁静的村庄。

“终朝跋涉无休歇,遥指邮亭日已昏。”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在长时间的跋涉之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一个邮亭,太阳已经西沉。这里的“终朝跋涉”和“遥指邮亭”都是对诗人旅途经历的描绘。而“日已昏”则暗示了时间流逝的快速和旅途的艰辛。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中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感悟。同时,它也表达了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旅途中风景变化的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