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膻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教安逸在幽遐。
【注释】:
契丹帐:指契丹人居住帐篷。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到处可以放牧马牛,一个帐篷里可以有好几辆马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虽然山河遥远,但是四处都可以打猎为生。
酪浆膻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奶酪和羊肉都被视为珍奇美味,貂毛和锦缎、羊皮制成的衣物都很华丽。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教安逸在幽遐。
随着各种动物的种类日益繁多,人们已经足够满足了,上天也让我们享受这种安逸的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写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长诗,描绘了他们“马上作乐”的生活状态。诗人以雄浑的气势,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辽阔的草原之上,感受着那悠扬欢快的马头琴声和那充满豪情的歌声。
首句“马牛到处即为家”,便道出了游牧民族生活的特点,他们随处都可以找到适合放牧的地方,因此,“马牛到处即为家”。这一句中,“到处”一词用得很巧妙,既表明了他们放牧的范围之广,又表现了他们的自由自在。接着,诗人写到:“一卓穹庐数乘车。”这里的“一卓穹庐”指的是蒙古包,是一种圆锥形的房屋,而“数乘车”则是指那些用毡子、皮毛等材料做成的车帘,用以遮挡寒风。这些描写既展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又增添了诗中的浪漫气息。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四季的变化,进一步展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两句,分别描绘了四季的不同景象。其中,“山川无土著”指的是在广阔的草原上,人们可以随时迁徙,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四时畋猎是生涯”则表明,无论春夏秋冬,人们都可以通过狩猎来维持生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更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在这首诗中,诗人还特别强调了“酪浆”和“膻肉”的价值。他说,尽管奶酪和羊肉都是常见的食物,但它们却被视为珍贵之物,足以令人赞叹不已。这种独特的视角使得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最后两句“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教安逸在幽遐”则是诗人对整个游牧民族生活状态的总结与赞美。他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动植物的种类日益繁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自然的恩赐以及人类自身的努力和智慧。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